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4日,66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发生变化。其中,有13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从个人或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地方国资,去年全年同样情况收购行为仅10家。
从被收购对象来看,大多是中小市值公司,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领域,但在当前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或财务压力。
在市场人士看来,地方国资出手收购上市公司,既有政策支持,也有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所驱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收购技术或市场前景良好的上市公司,国资可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可以更好调控地方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增长。另外,国家也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
8家公司被异地国资收购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上述13家公司的国资实控人主要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获得公司股权,也有定增、司法拍卖等形式。
对于引入国资,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有助于优化公司管理结构,全面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今年6月份,中天精装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其持有的控股股东股份转让东阳城同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东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中天精装称,此次变更为公司引入了具备国有背景及产业背景的控股股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竞争实力,同时对公司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新业务新产业的培育和尝试提供支持与赋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国资属地来看,湖北国资获得4家民企上市公司控制权,数量最多,河北、广东、河南、浙江国资分别获得2家民企上市公司控制权,山东获得1家上市公司控制权。13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被当地国资收购,8家被异地国资收购。
对于地方国资而言,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地方国资频频出手收购上市公司,出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需求等,有助于推动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外,地方国资通过收购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可以防止其破产倒闭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和社会就业。国资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增强融资能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李晓表示。
国资收购上市公司趋势将持续
从年内13家易主国资的上市公司来看,具有三方面共性。
一是以中小市值公司为主。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除了新湖中宝市值在百亿元以上,另外12家公司市值均在百亿元以下,其中11家市值不超过50亿元。
二是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符合地方政府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目标。从行业来看,13家公司行业分布较广,计算机和交通运输分别有2家,电力设备、电子、基础化工、汽车、建筑装饰、传媒、石油石化、房地产和机械设备各1家。
李晓表示,从上述情况来看,国资收购标的行业分布广泛但有所侧重,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或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如高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实力或品牌影响力,虽然可能暂时面临经营困境,但核心资产仍具有较大价值。
三是多数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或财务压力。从过去三年(2021年至2023年)的业绩来看,13家公司中有5家出现过2年亏损,有8家公司出现过1年亏损。但是,13家公司在过去三年均出现过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情况,其中4家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从今年一季度来看,13家公司中,有8家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另外5家中,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程凤朝认为,一些被收购的公司可能因经营不善或资金链问题需要外部支持。此时,国资介入可以防止重要的产业资产或技术流失。
程凤朝还表示,随着国家对国资战略调整和布局优化的深入,国资收购民企上市公司,或者民企介入地方国企的行动,符合长期经济和产业发展目标。另外,并购整合市场资源,也是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李晓表示,随着国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资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资本运作,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国资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地方经济的需求将持续存在。(来源: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