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5000+公司年报“拼”出中国经济新未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初夏,还残留着春的气息,又透出夏的热情。一如5000多份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拼”出的新经济活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9日18时,2023年,2806家可比上市公司(不包括金融类公司,下同)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可比上市公司总数的58.43%;3737家可比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较2019年实现增长,占比77.89%。今年一季度,4457家可比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其中,1728家可比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占可比上市公司总数的38.77%。上市公司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合力交出不愧于国民经济“顶梁柱”的成绩单,稳中向好信号愈加明朗。

  虽然年报披露具有滞后性,但企业质地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一些生产要素的投入往往在未来兑现。把脉部分具有“先行”特点的财务指标走向,可以洞察企业增长潜力。企业“钱袋子”鼓起来既是对过往投入的嘉奖,也是加大投入的底气。

  2023年,4384家可比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66万亿元,同比增长9.21%,较2019年增长88.64%。其中,2833家公司在2023年增加研发投入,占比64.21%;3674家公司研发投入较2019年实现增长,占比83.80%。今年一季度,4209家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2372.4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1892家公司研发费用增长超过10%。苦练内功强本领、蓄力扬帆正当时,上市公司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向新向智向未来的势能澎湃。

  2023年底,3634家可比上市公司在建工程余额累计3.81万亿元,较期初增长6.72%,较2019年底增长34.15%。其中,2030家公司在建工程余额较2022年底实现增长,占比61.78%;2283家公司在建工程余额较2019年底实现增长,占比69.58%。今年一季度末,3859家可比上市公司在建工程余额合计3.18万亿元,较期初增长6%。抢机遇、添动能,上市公司或新建项目,或技术改造,产能释放壮大发展根基可期。

  2023年,4789家可比上市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总额达4.60万亿元,同比增长7.98%,较2019年增长40.24%。其中,2451家公司该指标较2022年实现增长,占比51.18%;3165家公司该指标较2019年实现增长,占比66.09%。今年一季度末,4417家可比上市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总额达7652.14亿元,同比增长1.69%。向未来要发展、向资产要效益,上市公司整体保持较高投资活跃度。

  进一步拆解财务指标发现,量增只是一面,质变徐徐展开,产业转型升级已驶入“快车道”。

  ——研发先行,紧抓“新基建”机遇。以通信服务和通信设备为例,2023年该领域117家可比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204.66亿元,同比增长24.10%,较2019年增长154.23%;今年一季度该领域112家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87.12亿元,同比增长7.55%。三大电信运营商今年资本开支计划合计3340亿元,将重点投向“算网数智”领域。

  ——决胜未来,搭乘“硬科技”东风。2023年,1702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比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87万亿元,同比增长5.18%,较2019年增长92.49%。其中,1117家该领域的可比上市公司2023年底在建工程余额合计4909.61亿元,较期初增长16.38%,较2019年底增长153.31%。今年一季度,1653家该领域可比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7万亿元,同比增长4.90%。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马当先,截至2023年底,83家该领域可比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达28.74万人,较2019年增长104.42%。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空间计算等一批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

  ——筑牢根基,竞逐“价值链”高地。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海光信息、龙芯中科、华大九天、沪硅产业等细分龙头企业在研发端和资产端同时发力,聚力提升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加速向全球顶尖技术水平靠拢。2023年,140家可比半导体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600.30亿元,同比增长11.95%;105家可比半导体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期末总额为1461.26亿元,较期初增长38.68%。今年一季度,130家可比半导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16.05亿元,同比增长16.74%。

  一家家上市公司好比一根根“毛细血管”,持续为中国“经济巨人”提供能量。而肌体的“新陈代谢”,预示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以迸发更大能量。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6%和7.5%,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和1.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8%和12.7%,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和8.2个百分点。

  眺望远方,从钢筋水泥到芯片电池,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已经锚定,前景被看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德银、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上调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多家研究机构近日表示,在强劲的经济转型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加速。设备改造升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等新政策新举措落地,将有助于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以绿色经济为例,相关机构预测,未来30年,我国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投资487万亿元,涵盖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及绿色服务产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市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勇毅前行,才能拼出好未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1276家公司披露去年投资收益情况 近八成实现正收益

A股上市公司进入2023年年报密集披露期,除净利润之外,公司投资情况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指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收盘,A股已有127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投资收益情况(剔除金融类公司和无投资收益公司)。一方面,有1015家公司去年投资实现正收益,占比79.5%;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公司投资收益为负,从而拖累公司盈利。   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

超千家上市公司推出2023年度分红预案

拟分红总金额近1.5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沪深两市共有100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现金分红预案,拟现金分红金额合计约14762.04亿元。其中,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中远海控等24家公司分红金额均超百亿元,551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均超亿元。   “上市公司分红金额创出新高,表明前期政策引导正逐渐落地生效,连续稳定的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能力的良...

年内12家上市公司高管被立案调查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今年已有36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因涉嫌违法违规而被立案调查。从被调查人的类型分布来看,有12家公司高管被立案调查,调查原因包括内幕交易、短线交易、信息披露违规等。   由于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是“关键少数”,如何为这些人群打好预防针,防止出现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是资本市场的...

25家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 超八成报喜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20时,A股共有2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2家公司预喜,占比88%。从行业角度看,生物医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汽车制造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俗。   整体业绩良好   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25家公司中,略增5家、扭亏2家、续盈1家、预增14家,整体业绩良好。   在净利润增幅方面,12...

堵住上市公司“圈钱跑路”漏洞

稳定资本市场,必须堵住上市公司“圈钱跑路”漏洞。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绕道减持行为,维护市场信心。   股份减持是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权利不能滥用。一些企业在登陆资本市场后,不想着好好经营上市公司,总想着持续减持公司股份,套现跑路。近期,更出现了个别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离婚等多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