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年内逾千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 用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踊跃回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记者发稿,剔除停止实施、已失效、未通过案例后,年内A股公司累计披露回购相关公告2036家次(441家次为回购计划,1595家次为回购进展)。

  从回购进度来看,有1318家次已完成回购(部分为去年发布方案,今年实施);有277家次正在实施,且至少实施过一次及以上;有441家次处于回购计划阶段,包括股东大会提议、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预案。

  从回购目的来看,有1150家次用于股权激励注销,有657家次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者员工持股计划,其余用于盈利补偿、市值管理等。

  从回购规模来看,年内已有1093家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实施回购金额达611.78亿元。其中,有6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有135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踊跃回购传递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提高股票的吸引力,增加股东的权益,减少市场波动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18日证监会提出“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以来,A股市场掀起了一轮回购热潮。

  Wind数据显示,8月18日至10月17日记者发稿,A股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和进展事项的公告有750家次(266家次为回购计划,484家次为回购进展)。从回购进度来看,有191家次已完成回购,回购金额累计超过191.65亿元;258家次正在实施中,至少实施过一次及以上,其余266家处于回购计划阶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多家公司集中回购,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市场企稳回升。

  谈及如何更好地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回购,田利辉认为,应进一步放宽回购条件,优化回购制度,包括制定更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加强对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的监管,规范回购信息披露,防止出现信息披露不透明、内幕交易等。

  华安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股票回购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股票回购过程中信息的监管,避免相关利益方借此逐利,特别是损害中小投资者的行为。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新能源上市公司“真金白银”回购忙 传递发展信心进一步活跃市场

近日,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等多家新能源上市公司接连披露股份回购方案和最新进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新能源企业虽然保持着业绩高增长,但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市公司抛出回购方案,彰显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能够起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   近日,阳光...

回购潮再起 10天内超百家A股公司发布预案

自8月18日证监会提出“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以来,10天内,A股市场中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合计达138家,发布回购相关公告已有501份,数量和密度较之前明显增加,形成最新一波“回购潮”。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涉及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企业行为和制度建设较多。A股上市...

多家A股公司抛出中期分红计划

近段时间,不少A股公司披露中期分红计划。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4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其中46家公司拟进行现金分红,派现金额合计超970亿元。   业内专家称,上市公司分红是对投资者的必要回报,也是市场价值投资生态的重要基础。近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主动分红意识不断增强。展望未来,投资者会更加注重股利回报,分红生态将...

超30家科创板公司董事长已提议回购自家股票

8月17日晚,诺唯赞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8月17日收到董事长兼总经理、实际控制人曹林《关于提议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公司股份的函》,曹林提议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且不超过3000万元。   同日晚间,纳芯微也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当日收到控股...

年内154家A股公司重要股东提前终止减持 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是一大主因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股份减持计划频频踩“刹车”,引发市场关注。8月8日,清源股份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和公司价值的判断,公司第一大股东提前终止原定的股份减持计划。   《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9日,今年以来共有154家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持股5%以上的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提前终止减持计划。从披露终止原因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