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真金白银传递发展信心 6家央企上市公司加入回购增持大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入回购增持的队伍中。10月16日晚,10家央企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集体出手回购或增持,为市场注入强劲暖流。其中,披露股东增持或回购计划或进展的9家沪市央企公司包括中煤能源、宝钢股份、三峡能源、中国铁建、华润微、中国电建、中远海控、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深市公司海康威视也披露了控股股东增持计划。

  大手笔增持回购传递发展信心

  10月16日晚,新增回购增持计划的5家沪市央企分别为中煤能源、三峡能源、中国铁建、华润微和宝钢股份,以及深市央企公司海康威视。从整体来看,5家新增增持计划的央企,股东增持金额介于1亿元至5亿元区间。

  具体来看,中煤能源控股股东中煤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累计增持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按中煤能源近6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估算,中煤能源增持金额上限有望超过4亿元。

  中国铁建控股股东中铁建集团拟在今后6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股票,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增持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1%,不高于增持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25%,增持总金额不超过3亿元,资金来源为中铁建集团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此外,三峡能源控股股东三峡集团拟增持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5亿元,增持价格不超过6元/股,资金来源为三峡集团自有资金。

  科创板公司华润微公告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计划自公告披露日起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由公司控股股东或中国华润其他全资子公司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

  海康威视10月16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股票,合计增持金额将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3亿元,拟增持价格不高于40元/股(含)。

  宝钢股份10月16日晚披露的大手笔回购方案也让投资者倍感振奋。公告显示,公司拟用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8.86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数量不低于3.3亿股,不超过5亿股,占公司回购前总股本约1.48%至2.25%。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越发活跃的背后,是相关监管部门和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期表示,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回购,督促已发布回购方案的上市公司加快实施回购计划、加大回购力度。

  2022年5月,国资委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提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要提升处理应对资本市场复杂情况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依法依规、适时运用上市公司回购、控股股东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减持等手段,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多家央企更新回购增持进展

  10月16日晚,中国石化、中远海控、中国电建和中国移动等4家沪市央企公司披露了各自回购或控股股东增持计划的最新进展。

  中国石化公告称,公司10月16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继续回购A股股份500万股,回购金额为2925.4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自2023年9月21日公司首次实施本轮A股回购以来,公司已累计回购44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4%,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6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中远海控公告称,截至今年10月16日,公司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约2134万股,占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总股本的比例为0.1319%,已支付的总金额约为2.08亿元。

  中国电建公告称,控股股东电建集团在10月11日至16日期间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1.13亿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为0.66%。截至目前,电建集团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1.55亿股A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0%。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根据中国移动披露的实控人增持股份暨继续实施增持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移动集团拟继续增持公司股票,计划于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增持计划。按照公司此前披露的30亿元至50亿元的增持金额区间估算,后续其最高增持金额接近35亿元。

  记者注意到,还有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近期披露了控股股东增持计划。中国东航9月12日披露,在符合一定市场条件下,东航集团、东航金控通过东航国控拟累计增持A股、H股金额不少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三峡水利9月28日公告称,控股股东长江电力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0.5亿元,不超过1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近百家上市公司定增按下“终止键”

随着再融资政策的不断优化,今年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宣告定增终止。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宣告定增终止,拟募资金额合计超1400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不少宣布终止定增的上市公司都曾收到监管问询函,融资及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问题被监管重点关注。   业内专家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要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

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证监会优化融券制度

证监会10月14日宣布,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其中,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50%上调至80%,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督促证券公司建立健全融券券源分配机制、穿透核查机制和准入机制,加强融券交易行为管理;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

华为在大模型上再有新动作 多家上市公司入局生态链

近日,华为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应用相继落地。据10月9日视觉中国官微消息,该公司与华为旗下华为云近日正式签署关于视觉大模型的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为基础打造视觉大模型。此前,华为云宣布将联合深圳市气象局打造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   “华为在大模型上的新动作不断。提高了气象要素预报的精度和模型运算速度,为跨学科及其他领域...

月内79家北交所公司获机构调研 转板意向成关注重点

自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又称北交所“深改19条”)以来,北交所公司关注度日益提升,机构调研纷至沓来。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9月27日,9月份以来,79家北交所公司受到机构调研(含业绩说明会),环比大幅增长。   在调研中,公司转板安排成为机构关注点,至少33家公司被问及是否有转板安排或意向。   市场人士认为,北交所公司...

上市公司密集宣布终止减持计划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等原因,从7月1日至今,超过3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涉及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或自愿承诺不减持的相关公告。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上市公司终止减持计划的背后,可能是完成了预定目标,或者减持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不再适合继续减持。另外,公司管理层可能在评估后认为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