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单日暴涨超190%!都是因为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期,在债市整体遭遇回调的情况下,债基大额赎回的现象持续上演。

  兴合锦安利率债在成立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其A份额、C份额就出现了181.44%、192.95%的单日超高涨幅,或因遭遇大额赎回。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26日,近半个月以来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基数量达十余只,并且在这些债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较高的特征较为突出。

  对于债基扎堆出现大额赎回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可能与8月末以来债市震荡调整、债基收益率持续走低有关;另一方面,银行自营的“止盈”诉求导致基金赎回或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因素。

  债基单日暴涨192.95%

  兴合基金官网显示,今年9月13日成立的兴合锦安利率债,成立不足半个月的时间,9月25日该基金A份额、C份额就出现了181.44%、192.95%的单日超高涨幅。

  根据兴合锦安利率债的成立公告,该基金募集规模为2.18亿元,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仅有254户。结合过往的类似情况看,债基单日暴涨或因遭遇大额赎回等情况。

  无独有偶,9月26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称,中银弘享债券B类份额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重大影响,中银基金决定自9月25日起提高该基金B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六位,小数点后第七位四舍五入。

  根据资料,中银弘享债券的B类份额为今年8月2日刚刚增设成立的份额。截至二季度末,中银弘享债券的规模为19.16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高达99.89%。

  近半个月以来,在因遭遇大额赎回而宣布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的十余只债基中,此类情况频频上演。

  例如,银华华茂定期开放债券的D类份额于今年9月5日刚刚增设成立,9月19日该基金D类份额就遭遇了大额赎回;中银中债1-3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于8月22日起增设B类份额,随后9月13日,该基金B类份额也发生了大额赎回;大成景信债券、中银证券安澈债券同为今年8月成立的新产品,在成立后一个月左右,纷纷遭遇大额赎回。

  此外,在近期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基产品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特征较为突出,截至二季度末,中银弘享债券、浦银安盛普益、东兴兴源债券、财通资管双安债券、红塔红土瑞鑫纯债债券等债基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总份额的比重均达90%以上。

  止盈需求加大赎回压力

  结合近期债市表现来看,盈米基金蜂鸟研究员谭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8月末以来宽信用政策预期、汇率贬值压力、理财赎回基金等负面扰动增加导致债市调整加剧,公募基金遭遇一定赎回压力。

  “今年年初以来,在基本面复苏斜率放缓和资金面宽松的背景下,债牛行情确定,多数债基表现优异。进入9月后,在宽信用政策预期、债券供给放量、汇率贬值压力等因素扰动下,部分机构止盈盘提前锁定收益,放大了债基赎回对市场的波动。”某第三方机构固收分析师张伟(化名)向记者表示。

  随着中秋和国庆双节临近,张伟表示,由于节前资金面仍然偏紧,机构持券过节存在风险,考虑到假期期间的新增信息可能对市场存在扰动,通常机构可能会在节前降低杠杆,赎回部分债基。

  另外,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分析,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介绍,在债基主要的投资者中,银行理财更注重短期收益和流动性,以满足客户随时可赎回的需求,理财产品往往在季末前会出现一定的赎回,在跨季后再度回流,这种行为也会传导至债基的负债端,一些以银行理财为主要持有人的债基规模波动性较大,并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对此,谭瑶向记者表示,近期股份行和农商行买入规模大幅下降,银行自营的“止盈”诉求导致的基金赎回或是重要推动因素。

  关注四季度机构行为

  近期,债基扎堆赎回也引发了市场对于2022年11月“负反馈”赎回潮重演的担忧。在谭瑶看来,本轮“宽信用”政策力度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或不及去年末,从国债收益率调整的速度和幅度来看均不及2022年11月的赎回潮,市场对政策刺激的反馈出现一定滞后性。

  沪上某公募机构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债市出现负反馈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央行方面或有所防范;另一方面,理财端在加大较长持有期产品的发行力度,压缩较短持有期产品的空间,而流动性压力一旦减小,负反馈形成的可能性就会下降。

  “不同于2022年11月的理财赎回潮,目前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结构已有所优化,理财产品净值的回撤整体可控,产品破净率处于低位。并且在学习效应下,理财对市场节奏的把控增强,并推出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 张伟补充说到。

  另外从资金面来看,张伟分析,虽然跨季资金面仍然偏紧,但9月央行超预期降准和大额逆回购操作,叠加国务院例行吹风会强调“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跨季后资金面宽松预期边际改善,预计机构平稳跨季,资金压力在跨季后得到缓解。

  四季度即将到来,谭瑶提示,四季度是各类政策信号的密集释放期,市场对次年政策的关注度和预期也会上升,四季度机构行为会受年末止盈压力和跨年配置需求的交织影响,基金久期下降,分歧度持续上升。

  “目前,基本面阶段性触底已经是市场共识,但对于弹性和持续性仍有分歧。机构行为可能是四季度的风险源,理财赎回风险还未完全解除,机构配置压力没有上半年强,止盈心态或更明显,需警惕机构行为和基本面等共振的风险。” 谭瑶表示。(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首只公告发行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在即

今年以来监管多次引导公募基金行业开展费率改革,研究推出更多类型的浮动费率产品。8月底,首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基金业绩、基金规模挂钩的三类浮动费率基金集体获批,进一步丰富了公募产品谱系,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来自景顺长城基金近日公告显示,公司旗下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将于10月11日起正式发行,该基金是首只公告发行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产品...

基金派发“红包”超1200亿元 债基成为分红主力

Wind数据显示,以分红实施公告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已有超2700只基金实施了分红,合计分红金额超过120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的分红占比超过八成,而基础设施REITs基金的分红总额同比增长较快。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债券类产品市场表现相对优异,具有分红基础。而较为稳定的分红行为可以令基金持有人持续获得回报,增强长期持有信心。值得注意的...

七旬老人买基金亏损后状告代销银行,法院如何认定投资者适当性?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一则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二审判决书。2021年,七旬老太高某霞购买了152万元的基金产品。到2023年3月,亏损达28.77万元。   在此期间,高某霞将理财产品代销机构中国银行番禺支行告上法庭。高某霞提出诉讼请求:中国银行番禺支行赔偿因未尽审慎告知等法定适当性义务导致其被动投资产生的财产损失28.77万元。   但一二审法院并未支持高...

头部券商、基金开启“自购潮”更多自购计划正在路上

新一轮“自购潮”来袭。8月21日,包括华夏、易方达、嘉实、南方基金以及招商资管等在内的多家头部机构纷纷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截至记者发稿,累计宣布自购金额已逾8亿元。据悉,更多基金公司的自购计划也正在路上。   此前8月18日,中国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表示将积极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

千万元奖励基金落户 泉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基金集聚区运营奖励

为加快推进我市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基金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促进国内外优质股权投资机构在泉聚集,打造股权投资高地,我市近期发布《泉州市促进基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部分奖励领先全国其他地区水平。 吸引基金和人才来泉,推动泉州市实体经济发展,《措施》提出哪些重磅奖励?多层次基金体系将如何助推泉州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如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