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外资公募扩容 资管巨头看好中国资产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目前全市场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其中,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等为新设立公募基金;宏利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和摩根士丹利基金为中外合资公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变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资管巨头加快对中国市场“排兵布阵”的步伐,外资公募队伍迅速扩容。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公布《关于核准设立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全市场已设立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等9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与此同时,多家外资公募在积极进行增资,显示其布局中国市场的坚定决心。 

  尽管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但海外投资者尤其是长线投资资金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A股在其全球资产组合中的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证监会公告显示,安联基金注册资本为3亿元,由安联集团旗下的安联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按照惯例,若安联基金有序完成相应展业验收,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即可顺利揭牌,正式成为在中国境内新设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 

  自2020年4月1日取消基金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以来,短短3年多时间,多家海外资管巨头通过新设或股权变更两种方式“跑步”进入中国公募市场。截至8月25日,目前全市场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其中,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等为新设立公募基金;宏利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和摩根士丹利基金为中外合资公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变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进入中国市场后,外资公募还在持续增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路博迈基金将注册资本从2.0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3亿元人民币;7月,富达基金将注册资本从1亿美元增加至1.3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基金将注册资本从2.5亿元人民币提升到6亿元人民币;贝莱德基金将注册资本从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0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贝莱德基金自成立以来已多次扩充注册资本,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2022年5月扩充注册资本至5亿元人民币,2022年11月扩充至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通过申请QFII资格的方式布局中国市场。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资资金提交了《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申请并获受理,这是2019年获批RQFII资格后,IMF第二次申请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中金公司(601995)统计显示,2020年至2022年平均每年有87家机构获批QFII/RQFII资格,2023年上半年便有40家机构获批。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截至2023年6月,A股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的市值占比约为10.5%,目前海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配置比例仍然偏低。 

  “大多数外资机构偏好价值投资、注重长期投资,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于吸引包括海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长线资金配置中国市场、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中金公司称。 

  联博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表示,过往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时点恰巧都是较好的长期买点,例如2022年10月、2016年一季度以及2014年二季度。因此,在情绪面处于低位、股市估值偏低以及政策陆续出台等条件支持下,A股值得长线布局。 

  富达国际亚太区股票投资主管马蒂·德普金(Marty Dropkin)表示,尽管面临挑战,A股市场的增长前景仍优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市场。“在居民财富不断增长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是长线投资的一方沃土。”马蒂·德普金称。(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年内北向资金净流入已超2000亿元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北向资金被很多投资者称之为A股市场上的资金“风向标”。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6日收盘,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已达2008.39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534.54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7月25日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89.83亿元,创出年内新高。   从月度角度看,北向资金的流入步伐有所起伏。其中,1月份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超1400亿元,之后净流入速度逐渐放缓,4月...

中国资产普遍上涨 四大现象折射A股投资新机遇

7月25日,中国资产齐齐上涨,全面爆发。A股三大股指涨幅均超2%;香港恒生指数大涨4.1%,创3月2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恒生科技指数飙升6.04%,创4月3日以来收盘新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升至7.1365,创7月14日以来新高。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宏观政策、地产政策到资本市场领域,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点燃了市场投资热情。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

经济向好提振中国资产 开放增强外资信心

“欢迎国际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继续扩大在华业务与投资,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近期,面对国际金融机构密集来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作出积极回应并释放清晰信号。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为国际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中国资本市场正进一步展现强大吸引力。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1800亿...

北向资金9天涌入逾640亿元 业界:外资看好中国资产基于五大理由

    本报记者 张颖     见习记者 刘慧     新的一年,中国资产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外资频频唱多中国资产表示看好A股,同时,用真金白银加仓布局A股市场。     北向资金作为外资涌入A股的主要通道,2023年以来便开启“买买买”模式。在北向资金大举流入的推动下,A股市场持续回升,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3.43%,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达5...

外资机构普遍看多中国资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回升与A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海外“真金白银”正在加速流向中国资产。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已持续净买入近300亿元。与此同时,投资中国股票的海外ETF也迎来了资金的大幅流入,包括消费、互联网等行业在内的多只中国企业股票获得外资加仓。外资机构普遍表示,对中国资产投资价值态度乐观。   两月来涨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