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月内沪深交易所出具40份监管函 直指“业绩变脸”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7月24日,一家深市制造业企业因公司2022年度报告披露的经审计净利润与业绩预告披露的净利润相比差异较大,且未及时修正,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提示公司已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进入7月份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大了对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的审查力度。《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不完全统计,7月1日至7月24日,沪深交易所合计开出72份监管函,其中涉及公司业绩报告(预告)披露有误的监管函有40份(含2022年度报告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占比达55.56%。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业绩披露保持严监管,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提醒,提示投资者重视投资风险,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对市场而言,虽然短期看或会影响特定个股股价,但从长远角度看,能够减少违法违规行为,有利于市场稳定发展。

  始终保持从严监管主基调

  上市公司业绩报告能够直观展现公司成长性和发展可持续性,对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因此,上市公司有义务对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

  交易所承担着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监督的责任,并始终保持从严监管的主基调。以7月份为例,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7月1日至7月24日,沪深交易所共出具40份涉及公司业绩报告(预告)问题的监管函。其中,39份报告内容涉及2022年度报告(预告),1份报告内容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相关。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业绩披露有误的公司出具监管函,可以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能够督促上市公司注重信息披露的合规性,从而提升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从40份“剑指”业绩披露问题的监管函内容来看,大致可将公司业绩报告问题总结为:业绩反转类(盈利变亏损)、数据恶化类、数据好转、计算标准有误等。

  其中业绩反转类涉及15家企业,占比最大,达37.5%。数据恶化的企业12家;数据好转的企业4家;计算有误的企业3家。此外,还有6家企业存在其它业绩披露问题。

  在田利辉看来,监管对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实施严格监管的目的在于落实信息披露的高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市场的公正性。严格的监管可以确保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业绩信息,避免内幕交易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运行。

  合力规避业绩纰漏

  从过往经历来看,部分上市公司之所以在业绩披露过程中纰漏不断,或是由于公司自身存在不规范行为,或是出于股东减持、公司融资等目的,从而导致公司在业绩披露时偏离实际情况。

  “对于不规范行为导致公司业绩披露存在纰漏的情况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规避。”朱奕奕表示,首先,监管部门应当结合具体的情况,深入查明业绩披露存在纰漏情况的根本原因并及时向大众公布,作出相应的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其次,公司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核算,尽可能准确地进行预测和披露。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树立和培养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严禁为达某些特定目的而故意偏离实际情况预测、披露。

  田利辉表示,收到相关监管函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没有投资价值,投资者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前景,理性评估公司的投资风险和机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因此,投资者应该重视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治理结构问题,同时也要理性评估公司的投资风险和机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造船业大周期来临:订单加速交付 上市船企有望迎业绩拐点

7月中旬,上海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但三伏天的酷暑并未阻碍如火如荼的造船作业。盛夏午后,上海外高桥船厂船坞内一片繁忙,码头上的工人来来往往——这是国内造船业的一个缩影。   繁忙景象背后,是造船业新一轮大周期下,我国造船订单量再居世界首位。7月12日,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

半导体业务巨亏拖累三星整体业绩

据韩国媒体《商业韩国》17日报道,由于半导体行业的衰退,多个机构预测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2023年度亏损将超过10万亿韩元,严重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投资机构建佑证券和KB Securities预估三星电子负责半导体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的年度经营亏损达10.3万亿韩元,NH Securities预估其亏损高达14.7万亿韩元。   根据韩联社Infomax6月发布的证券公司盈利预测汇总...

39家上市公司率先预告上半年业绩 超七成净利润同比增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收盘,已有39家A股上市公司预告上半年业绩。其中,30家上市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76.92%。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预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涵盖了多个行业,汇集了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率先预告2023年上半年业绩的上市公司中,...

四十三家公司预告半年报业绩 高端制造领域表现抢眼

随着2023年几近过半,A股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告也渐次披露。   6月18日晚间,容大感光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6.18万元至4716.82万元,同比增长98.00%至128.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17.92万元至4457.08万元,同比增长118.00%至148.00%。   同日,永泰能源也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芭田股份业绩增长背后暗藏隐患 近年营收持续波动 屡遭环保等行政处罚

近日,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芭田股份”)2022年年报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答卷”。   记者注意到,在业绩增长的背后,公司近年来营收持续波动。此外,在业绩增长的同时,该公司2023年因产品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旗下公司此前也屡遭行政处罚。   近五年化肥收入增长约21%   随着化肥相关企业年报披露完毕,芭田股份交出了一张不错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