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上市公司持续加码钠离子电池赛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钠离子电池最新投资进展和量产计划。在相关利好政策指引下,今年以来,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钠离子电池行业持续稳步发展。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6月9日晚间,派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关联方佛山司南新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及其他投资人向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其中,派能科技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认购众钠能源新增注册资本28.3786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众钠能源1.9231%的股权。

  派能科技表示,公司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不断丰富储能产品品类,持续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项目的研发工作。本次投资旨在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垂直整合,在钠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据公开资料,众钠能源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钠离子电池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包括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型铝壳电池、软包电池等。5月22日,众钠能源投资100亿元的钠离子电池项目在安徽省广德市签约落户。据介绍,项目拟建设20GWh钠离子电池电芯及10GWh钠离子电池系统,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建设项目。项目一期计划于2023年底前启动建设。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

  另外,普利特等公司也公布了钠离子电池最新投资动态。5月31日,普利特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拟在湖南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

  产业化进程提速

  据公开资料,钠离子电池是以钠盐作为电极材料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低,但具有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更耐低温、倍率性能好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2023年被业内视作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随着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今年以来,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继2021年7月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之后,今年以来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再次取得重要进展。4月16日,宁德时代宣布,公司钠离子电池落地奇瑞车型。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天能股份正在加速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战略。今年3月天能股份发布新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完成对多家一线二轮车企的送样,目前正开展相关验证工作。

  天能股份日前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已具备300MWh的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产品的专线生产供货能力。公司在钠离子电池研发和产业化上坚持与上下游联动,构建钠离子电池产业生态联盟合作平台,不断推动钠离子电池产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试点应用、商业模式协同创新。

  另外,鹏辉能源近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聚阴离子体系的钠离子电池循环次数已达6000次以上,层状氧化物体系的钠离子电池已交车厂装车测试,无负极材料的钠电池产品持续迭代优化,正极材料的研制也在正常进行。

  稳步推进量产计划

  政策支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在相关利好政策指引下,上市公司稳步推进钠离子电池量产计划。

  今年3月20日,《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加强钠盐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等技术攻关,提升能量密度,解决寿命短、放电快等技术问题,并加快发展钠离子储能电池产业。

  6月9日,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160Wh/kg,能够满足A00级、A0级、A级等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计在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

  日前,孚能科技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公司已与江铃集团在钠离子电池产品方面开展合作,预计于今年内完成装车。同时,公司积极对接国内知名A00级整车客户及其他两轮车客户。今年2月底,孚能科技收到江铃集团EV3钠电池定点函,将向后者销售钠离子电池包总成。

  此外,贝特瑞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实现吨级以上订单,具备量产供货条件。目前,公司推出的“探钠350”负极材料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145mAh/g。(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多部门密集发声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治乱”到“提质” 严把市场出入关口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近期,围绕这一重大部署,证券监管系统、公安部、国资委等部门密集发声,着力共同培育壮大反映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   监管密集发声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

夯实“中特估”内在基础 上市公司“五种能力”不可或缺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以下简称“五种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提升“五种能力”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估值提升的基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内涵丰富,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除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还...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众多外贸上市公司积极应对汇率风险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6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075,较前一日调贬171个基点,创出自2022年10月10日以来新低。   近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重新抬头等因素影响下,美元指数持续走高,人民币汇率有所承压。Wind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至5月31日,美元指数整体上行2.51%,月内最高达到104.7042。同期,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走贬约2.57%、2.77%...

分红派现首破2万亿元 背后藏着三个“密不可分”

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在当前可喜可贺可赞。日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透露了一组数据:2022年度分红派现首次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7%。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分红派现“首次突破2万亿元”着实给人惊喜,这背后有着三个“密不可分”。   首先,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

348份年报问询函“拷问”上市公司经营成色 深交所紧盯重点财务指标

尽管年报披露季早已结束,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的审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深交所公开信息获悉,截至6月1日晚,深交所共向上市公司发出348份年报问询函。其中,仅5月份就有285家深市上市公司收到了年报问询函。从问询函的内容来看,净利润、毛利率、现金流、商誉、应收账款等重点财务指标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