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又有股票刚宣布退市 这些股票也进入退市倒计时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5月29日晚,*ST搜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交易。

  同晚,*ST未来、*ST辅仁公告称,5月30日起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周,上交所陆续对*ST辅仁、*ST运盛、*ST中昌、*ST未来4家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4家公司将于5月30日、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上述公司退出A股进入倒计时。

  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99只股票退市,其中强制退市的公司有140余家。自2020年开始,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4家公司明后两天进入退市整理期

  5月29日晚,*ST未来、*ST辅仁分别发布关于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30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据悉,退市整理期间,*ST未来、*ST辅仁将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公告强调,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股票的,应当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个人投资者,仅可卖出已持有的退市整理股票。

  除*ST未来、*ST辅仁外,*ST运盛、*ST中昌也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ST运盛、*ST中昌退市整理期为期15个交易日,首日不设涨跌幅,此后的涨跌幅限制为10%。同时,公司股票简称前将冠以“退市”标识,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退市结果。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在上交所摘牌,并按规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4月末,上述4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明确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上交所于年报披露当日向上述公司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于次一交易日起停牌。随后,上述公司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根据有关规定,自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的五个交易日后,公司股票将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1元退市愈发常态化

  近年来,退市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常态化退市加速演进,其中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占比较高。

  5月29日晚,*ST搜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4月18日至5月22日期间,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和可转债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交易。

  5月以来,不完全统计,*ST蓝光、*ST庞大、*ST宏图、ST美置均公告称,已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股,触及交易类退市而停牌,交易所将于近日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若拉长时间线,以沪市为例,加上前期已退市摘牌的*ST凯乐、*ST荣华、*ST西源,2023年沪市交易类退市的公司数量已达到6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如果一只股票在提前锁定交易类退市后投资者还买入,无异于火中取栗。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触发交易类退市的公司股价走势颇为相似,大多都是在明确锁定交易类退市后,以连续跌停收尾。

  今年以来触及交易类退市的,均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这类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或者规范运作方面早已出现各种问题,例如*ST凯乐连续多年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净资产早已为负;*ST荣华连续多年亏损,为控股股东提供大额违规担保;*ST蓝光流动性枯竭、净资产为负;*ST宏图自控股股东债务危机以来主营业务持续萎缩,连续实施财务造假。

  全面注册制下优胜劣汰加速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截至5月29日收盘,A股市场有10余只股票收盘价格低于1元,其中多只已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这也意味着,又将有多只股票可能触发1元退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正在被市场抛弃,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公司早已丧失的持续经营能力失去了信心。自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投资者也愈发理性和成熟,不断“用脚投票”,以市场化手段提前清退“绩差”公司,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正有序推进。可以预见,“1元退市股”或将更多出现,同时,监管层也将有序运用财务类退市和重大违法类退市手段,多管齐下,及时出清劣质公司,共同营造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新生态。

  “护航全面注册制,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将不断提高退市效率、多元退市渠道、持续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从常态化退市对市场生态影响来看,一方面,上市公司“壳价值”进一步贬值,劣质资产及时退出有助于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进一步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引导长期价值投资。(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可转债退市带来的危与机

近日,A股可转债市场出现退市案例,引发投资者对该类投资品种信用风险的担忧。   5月22日,*ST搜特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退市指标,将进入退市程序。因正股退市,其可转债也将退市。另一只因正股退市的可转债——蓝盾转债于5月1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但由于搜特转债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无退市整理期,其很可能在蓝盾转债之前退市,成为沪深可转债历史上...

“面值退”增多凸显A股市场化进程良性态势

近日,多家陷入“1元退市”危机的公司纷纷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10余只个股锁定“面值退”,其中多以披星戴帽公司为主。而去年,仅有*ST艾格一家公司触及“面值退”情形终止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面值退”与上市公司业绩、市场行情等有关,绩差股跌破面...

新兴市场股市延续资金净流入趋势

知名资金流向监测和研究机构EPFR最新公布的周度报告显示,在截至5月17日的一周内,资金明显流出美国和欧洲股市,而中国等新兴市场股市延续资金净流入趋势。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日前直言:“我们对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对发达市场股票却没有同样的热情。中国经济的向好趋势加强了我们对中国股票和更广泛的新兴市场股票的增持兴趣。...

年内30家上市公司将陆续退市 “财务退”占七成

随着年报季落下帷幕,A股上市公司提交2022年成绩单的同时,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面临退市的企业也浮出水面。   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统计,截至5月4日,年内30家上市公司将陆续退市,其中5家已摘牌,另有25家处于退市流程中或已公告触及退市指标。综合来看,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21家,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6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3家。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

远离退市风险股!*ST新海面临多重退市风险 实控人前期已抽身离场

截至4月14日,*ST新海(曾用名“新海宜”,002089.SZ)股票收盘价连续14个交易日低于1元,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1.15条的规定,若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尽管公司经营层面近期有一些动态,股东层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