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全方位改革塑造A股优胜劣汰生态 上市公司质量整体向好向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全面注册制制度规则发布实施满百日

  5月28日,距离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实施已满百日。

  165部制度规则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发行条件多元包容,审核机制透明高效,全链条监管力度空前。全面注册制制度规则实施以来,A股涌现出一批“优质优价”的上市公司,也淘汰了一批“久退不下”的劣质企业,“一进一出”加速A股新陈代谢,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受访专家认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对投资者最大的保护。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质量整体向好向优。对于投资者来说,全面注册制下可投优质标的增多,也对投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审核效率显著提升

  紧抓质量不放松

  全面注册制制度规则实施后,一大变化在于“监审分离”,权责更加明确清晰。基于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架构,审核注册的效率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提高。

  全面注册制下,沪深主板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优质蓝筹企业涌现,投资标的更趋丰富。Wind资讯数据显示,全面注册制制度规则实施以来(2月17日至5月28日,下同),共有31只主板新股上市,较去年同期的16只几近翻番。

  再结合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来看,从平移受理到上市,用时均为49天,审核效率明显提升。登康口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平移受理到注册生效,登康口腔前后总共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发行上市效率大幅提升。

  “未来企业上市渠道将更加畅通,资本市场对研发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吸引力增强,更好发挥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主板注册制下首个终止IPO项目——中天氟硅,已于5月15日出现。

  对此,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说明监管部门履职尽责,确保发行企业符合相关要求。全面注册制下,监管机构需确保市场公平、公正和透明,维护投资者信心,促进市场稳定发展。”

  投资者用脚投票

  面值退市案例大增

  全面注册制下另一大变化在于投资者话语权凸显,面值退市(即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案例大增。

  Wind资讯数据显示,全面注册制制度规则实施以来,A股共有6家上市公司退市,3家为面值退市。而去年全年仅有1个面值退市案例。更引人关注的是,*ST宜康、*ST中天、*ST搜特、*ST蓝光、*ST庞大、*ST宏图、ST美置等多只股票已锁定面值退市,年内1元退市股数量将创下历史新高。

  杨超分析称,面值退市公司普遍存在长期业绩不佳、持续经营能力薄弱、公司治理混乱等问题,甚至出现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注册制下,对上市公司更为严格的要求及监管,导致面值退市公司增多。

  董忠云表示,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渠道通畅,壳公司价值不再,业绩表现不佳、经营风险大、内部治理失控的企业正在加速出清。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科创板退市股也将出现。4月21日,证监会对*ST紫晶、*ST泽达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两公司存在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已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上交所当日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流程,向两公司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并将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工业富联副总经理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表示,科创企业多是年轻企业,内控合规经验有限,财务造假的风险不可轻视。这两家退市企业给其他科创板公司以及中介机构敲响了警钟。

  畅通维权救济渠道

  加强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是注册制改革的基石。注册制下,“大投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行政执法、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的机制衔接更加顺畅,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更加畅通,中小投资者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已构建了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董忠云表示。

  先行赔付、特别代表人诉讼机制能够使投资者更高效维权。5月26日,投保基金公司公告称,中信建投与其他中介机构共同出资设立10亿元紫晶存储事件先行赔付专项基金,对遭受损失的投资者予以赔付。另外,*ST泽达普通代表人诉讼起诉材料已获受理,后续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将在条件满足时依法申请参加该案并转换特别代表人诉讼。

  “先行赔付、特别代表人诉讼机制均是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人员的违规行为,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杨超表示,先行赔付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减轻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增强投资者安全感。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机制,可以解决个体维权成本大和难度高的问题,强化投资者维权能力,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总体来看,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质量整体向好向优。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于5月27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理事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

  董忠云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第一要义。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需要规范公司经营、完善公司治理,及时准确进行信息披露,把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重要的位置,让投资者真正分享到企业发展红利。

  解辰阳则认为,投资者自身也需要提高投资判断能力和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强分析研究实现自我保护。

  (来源: 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上市公司热议高质量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将扮演重要角色

5月27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理事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召开。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会议期间,多家上市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谈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以中国信息通信行业为例阐述了...

上市公司理财降温 投资总额同比降四成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热情大幅降温。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28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共有655家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认购总额为3507.21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39.52%和41.57%。在业内专家看来,上市公司对于投资理财热情的变化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低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需求有关。   5月26日晚间,大理药业、同为股份、荣信文化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投资...

六大机构首席谈A股 六月行情机会大于风险

    记者 赵子强 任世碧     5月份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震荡调整,截至5月26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月内累计分别下跌3.33%、3.78%和4.11%。对于即将到来的6月份,市场将如何运行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川财证券、招商证券等六大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均表示,投资者无须对未来过于悲观,A股目前已进入投资关键机遇期,6月份市...

月内逾10家上市公司收监管函 信披不及时、不准确是主因

5月份以来,已有逾10家上市公司收到监管警示函,主要原因是未及时披露或信息披露不准确。   例如,5月25日,一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2022年业绩预告不准确,且未能按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相关高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数据显示,公司此前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万元至750万元;但随后披露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修...

出海融资热度提升 多家A股公司加快GDR发行

A股公司出海融资热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今年已有十余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筹划或推进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相关安排的公告。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境内公司发行GDR节奏不断加快,相关配套监管政策相继落地,以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伴随GDR发行更加规范,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借道GDR“走出去”,推动业务发展。   “双创”企业数量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