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节前最后一周如何出手!六大机构支招速览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3年第二个交易周,A股三大股指继续震荡走高,截至周五收盘指数均创出周线三连阳,其中沪指逼近3200点关口。

  在北向资金开年净流入超过640亿元等因素助力下,机构认为A股正处于全年关键做多窗口,修复行情可能尚未结束;就配置而言,信创、数字经济、医药等或是近期值得加仓的方向。

  影响后市投资大事件

  15条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据工信部网站1月14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措施包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落实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以及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共计15条。

  央行谈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已基本完成整改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在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11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金融委工作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针对过去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目前,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沪深交易所进一步强化退市风险揭示

  日前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同时配套修改公告格式指南,要求已被实施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前增加风险提示频率,包括区分不同情形进行重点提示、按要求披露年报编制及审计进展等。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等主体归位尽责,也向市场传递了交易所将继续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积极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信号。

  机构后市投资观点

  中信证券:布局节后高弹性品种

  A股正处于全年关键做多窗口,高频数据验证与基本面预期形成正反馈,强化投资者增配共识,预计外资快速流入之后节奏将放缓,国内资金也将补仓,逐步形成资金接力效应。短期配置上,建议布局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预计春节长假后有爆发力的品种,如医药医疗和信创等;长期战略配置上,依然建议围绕能源、科技、国防和农业“四大安全”领域展开。

  中金公司:高斜率复苏继续支持市场修复

  当前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位,临近春节不排除市场短线面临一定扰动,但修复行情可能尚未结束,未来需密切关注经济改善斜率及政策预期对资产价格的边际影响。近期进入年报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2022年四季度盈利虽然偏弱,但可能已被市场充分预期,对市场整体影响可能有限,但需要关注部分行业和个股减值计提与业绩低于预期的风险。

  海通证券:成长风格有望接力

  2022年10月底以来的行情,属于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涨,对比历史,本轮上涨可能未完。从风格上看,过去牛市第一波上涨期间风格偏均衡、行业轮涨普涨,这次低点上涨以来价值略占优,借鉴历史,成长接下来有望接力。配置上,成长领域重视数字经济(TMT),新能源有结构性亮点,券商也值得关注,全年而言消费有望出现复苏反转,其中必需消费品更优。

  银华基金:对“困境反转”需关注多重因素

  2023年市场的“困境反转”需要关注多重因素:一是政策支持,预计在政策提振下,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存在反转预期;二是价格利润因素,如能源行业尽管存在疫情后的修复逻辑,但不大可能出现报复式反弹,因此2023年不会对中下游产业造成太大的成本压力,下游需求回暖,企业利润也有望看到从上至下的传导;三是内需因素,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内需市场有望持续改善,其也将成为未来政策刺激的主力。

  金鹰基金:围绕经济修复的预期将持续改善

  国内经济有望充分消化疫情影响,围绕经济修复的预期将得到持续改善。具体而言,前期疫情影响明显的线下消费领域得到资本市场的明显修复,同时制造业生产端的恢复亦值得重视;前期地产融资政策落地,后续政策效果对行业自身循环运转的影响有待检验。在行业配置上,可维持中期兼顾成长和消费,均衡策略应对多重变化;短期内重点关注疫后科技制造业复工复产的修复。

  嘉实基金: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

  投资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市场短期估值已消化得非常充分,展望未来的市场仍充满信心。目前时点重点看好以下领域:一是以信创为代表的计算机行业,过去两年调整得比较充分,估值处于历史很低水平,同时行业国产速度今年有望加速;二是高端的科研仪器,替代空间巨大,对国家的基础科研影响巨大;三是线下消费,随着消费场景放开,未来会迎来普遍的基本面拐点。其他如军工等稳定景气的行业,则更多需要从个股的角度去进行配置。(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北向资金9天涌入逾640亿元 业界:外资看好中国资产基于五大理由

    本报记者 张颖     见习记者 刘慧     新的一年,中国资产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外资频频唱多中国资产表示看好A股,同时,用真金白银加仓布局A股市场。     北向资金作为外资涌入A股的主要通道,2023年以来便开启“买买买”模式。在北向资金大举流入的推动下,A股市场持续回升,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3.43%,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达5...

近5个交易日 北向资金净买入近280亿元

记者 任世碧 见习记者 刘 慧   开年以来的5个交易日(1月3日至1月9日),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走势,风险偏好逐步回暖,北向资金也持续涌入A股,期间合计净买入额近280亿元,为A股上涨提供支撑。截至1月9日收盘,近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81%,实现五连阳;深证成指期间累计上涨3.94%;创业板指期间累计上涨3.99%。   兴业证券表示,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看...

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股票名单

2379只股获北向资金持有,合计持股量1107.41亿股,持股市值为2.21万亿元。以持股量占比统计,44只股北向资金持有总股本的比例超过一成,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在10%以上的有55只。 互联互通机制下,北向资金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1月4日,2379只股获北向资金持有,合计持股量为1107.4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2.21万亿元,相比上一交易日,...

收评:创业板指大涨近3%,北向资金净买入近130亿元

1月5日,两市股指盘中全线走高,沪指涨约1%,深成指涨超2%,创业板指大涨近3%一度突破2400点;两市成交额有所放大,全日成交超8400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近130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涨1.01%报3155.22点,深成指涨2.13%报11332.01点,创业板指涨2.76%报2399.46点;两市合计成交8427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127.53亿元。 盘面上看,酿酒板块大幅走高,汽车、券商、家电、医...

亏了6000亿!北向资金涌入 百亿加仓“药械茅”

2022年A股市场交易已经结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15.13%、25.85%、29.37%。    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00.2亿元,为连续9年净流入,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入940.04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出39.85亿元。2022年北向资金对981只股票的持股数增加,对1218只股票进行了减仓,其中对迈瑞医疗加仓金额最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