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民营上市公司已达3168家 资本市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近几年新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到八成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民营上市公司累计IPO融资2.15万亿元,累计再融资4.42万亿元。资本市场服务民营经济成效显著。

  助力民营上市公司融资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多措并举,通过多种工具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民营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000家,IPO融资合计4.74万亿元,再融资合计12.65万亿元。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3168家,累计IPO融资2.15万亿元,占比45.36%,累计再融资4.42万亿元,占比34.94%。

  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技术”)就是一家受益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2010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逾58倍、33倍。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宋君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为18.58亿元,为公司业务延伸、产能扩建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自上市以来,公司总共实施了一次资产重组、一次再融资,以及十几次技术或产品类并购。利用资本市场多种融资手段,支持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还实施了六次股权激励和一次长效业绩激励基金,对公司留住核心人员,招聘到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君恩说。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基础制度层面做出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如优化IPO发行上市、再融资条件等。其中,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多样化且极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适应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有效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截至11月22日,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共计1014家,累计IPO融资金额1.15万亿元。其中,民企952家,家数占比93.89%,累计IPO融资额8031.74亿元,占比70%。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试点注册制以来,市场包容性更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助力民企通过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增强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效。上交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民企在上交所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3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上交所民企债券存量规模3226亿元;深交所数据则显示,截至9月底,深交所债券市场累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约2.7万亿元,民企债券(含ABS)存量占比约27%。

  民营上市公司集中于制造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民企集中于制造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共有328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民企数量达2314家,占比70.36%。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直接融资工具,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制造业民营企业累计IPO融资额达1.63万亿元,再融资金额达2.7万亿元。

  此外,截至11月22日,5000家上市公司中集聚了102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其中,民企860家,占比83.9%,累计IPO融资额2.64万亿元。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8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市值曾一度突破1700亿元。

  “科创板发挥了促进资本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和引领功能。”公司党委书记高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能。而融资渠道的丰富,降低了资金短缺对公司发展形成的制约,将进一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规模化和全球化。

  高静表示,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显著特征。2019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25.89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19%;2022年前三季度合计投入更是达到了10.05亿元,同比增长27.47%。

  同时,高静还表示,作为公众公司,公司还有望通过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以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前期研发成本高,有较强融资需求,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转型。”董忠云说。

  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效促进了社会资本形成和实体经济发展。高静认为,民营企业应该紧抓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借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董忠云表示,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难题是融资难、融资贵,资本市场可以从两方面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壮大民营经济。首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高市场包容性,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优化各个市场间的转板机制,畅通民营企业上市渠道,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推动债券产品创新,丰富债券融资工具,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宋君恩表示,目前,大型优质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障碍,难的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建议针对这些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特殊政策,并保证实施到位。要把“管”的思维变成“服务”的思维。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将极大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激发企业家精神。”宋君恩进一步表示,而企业家有了信心,就会加大研发、市场和供应链投入,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实施数字化升级,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本报记者:包兴安 来源: 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蓝图已绘就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长期利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提出。   景林资产总经理、管理合伙人高云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

资本市场服务“双碳”战略 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11月14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企业标准,这是首次发布绿色金融领域企业标准。目前,绿色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逐步多元化,一系列政策对绿色产业的支持范围显著扩大、支持力度显著增加。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全面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无疑将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支...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高水平开放 吸引国际投资者深度参与

11月9日,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长期发展潜力得到国际资金认可,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纷纷发声,认为中国资产能为境外长期资金带来成长性、分散性和超额收益。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成长提供更多机遇。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国民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呈现出恢复向好态势。国家统...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上交所发布”微信公众号9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发表致辞。   方星海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中国大市场机遇。目前,中国股票、债券、期货市场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上市公司总市值近80万亿元。A股市场融资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交易所IPO筹资额分列全球交易所第一和第二位。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健全,...

以注册制为抓手提高直融比重 增强服务实体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形势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之一。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文中指出。   自2018年11月份首届进博会上官宣“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