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托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公益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备案数量及规模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据慈善中国最新数据,截至9月30日,全国备案慈善信托总计974单,资金规模达43.16亿元,涉及抗击疫情、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拥军优抚、恤病、医疗卫生、乡村振兴、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
慈善信托不同于传统的信托业务,它不仅能服务不同的受益人,还是高净值个人发挥财富社会效益的一种工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慈善信托不但能彰显社会责任担当,还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主要转型方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慈善信托目前主要彰显社会责任功能,特别要更高效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公益/慈善信托是信托最具服务本源的功能之一,也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慈善信托能够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实现信托资产与风险隔离,除了委托人、受托人外,慈善信托还受民政部、信托监察人等多方监管,运作起来相对更加公正和透明,前景值得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份,监管部门向信托公司下发了《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信托业务重新分类规范。此次调整对标资管新规,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作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信托业务分类即将正式落地,慈善信托将迎来更快发展,备案数量及规模有望进一步突破。
帅国让认为,对信托业务重新分类将明确信托业务的具体边界,提高监管的精细化程度。这不仅有利于防范信托相关业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而且有利于完善信托业务体系,为信托公司转型指明了方向,从而推进信托业持续稳健发展。
但需要正视的是,目前慈善信托的发展仍存在部分缺陷。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级研究员孙新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众对慈善信托的认识还不充分,仍有人把其等同于慈善捐赠,误解其是金融产品、保值增值的工具。同时,虽然《慈善法》和《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目前均提出了税收优惠的促进措施,但仍尚未有配套政策出台,因此信托公司不具备向捐赠人开具捐赠票据的资格,委托人进行捐赠后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邢成表示,虽然公益/慈善信托成为信托行业新的业务支撑和盈利支撑在理论上具有切实可行性,但从目前配套制度和业务实践来看,短期内公益/慈善信托或将仍主要承担为信托公司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等基础功能,尚难以为信托公司形成新的利润支撑。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信托公司可通过逐步扩大慈善资金管理规模、不断提高公益/慈善信托造血能力、打造慈善品牌、探索公益/慈善信托常态化服务模式、构建慈善信托与家族信托嵌套模式等,积极探索并打造公益/慈善信托的受托盈利机制。(本报记者:余俊毅 来源: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