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最难就业季”百里挑一银行券商基金最受青睐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时报电子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毕业季将至,金融企业2022届应届生的招聘工作也进入了收尾阶段。“整体而言,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往年相差不大,主要在结构上与往年有所区别,占大头的还是银行和券商研究所,另外今年去往银行以及投行的学生明显增多。”东南地区某985高校的一位老师说。

    记者调研发现,在用人单位眼中,这一届即将步入社会的“新秀”有着诸多特点——“95后“居多、具有复合背景、实习经历丰富、个性普遍更加坦诚直接,也更关注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有部分学生则存在对应聘单位、行业情况了解不够充分,以及职业规划不清晰等特点。

    面对人数已突破千万的高校毕业生“最难就业季”,多家金融机构表示,收到的求职简历创下新高,今年应届生的工作城市分布更为广泛,不少学生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意向岗位数也在变多。此外,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数量也较往年有所增加,且回国人员愿意在二三线城市就业发展。

    银行、券商与公募基金行业仍是诸多财经学子求职的热门。据银行业人士介绍,近几年银行业整体应届生招聘名额逐年增多,尤其是金融科技部门吸纳了诸多年轻的新鲜血液,展现了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有公募基金高层表示,今年收到的校招简历多达万份,堪称“百里挑一”。

    券商方面,多家券商今年校招规模相比往年有所扩大,一些券商明确表示“未设置录取比例,考核通过的学生应录尽录”、“名额不是问题,考察通过即发offer”。在今年校招需求普遍缩减的私募领域,求职者规模更是远超往年,量化私募仍是校招大户。

    面对疫情的扰动,今年许多金融机构推出各式线上面试与实习项目,展现出温情与关怀。此外,东方证券、国泰君安等上海地区的券商还在原计划的校招规模上,为上海高校毕业生新增了额外的招聘名额。

    此外,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更加重视对人才的长期培养,平时就与诸多高校建立了实习基地,由公司骨干担任高校兼职导师,并推出了优质的暑期实习或培训项目,让更多学子更快地熟悉业务与公司文化,有利于企业更早地发现并锁定优秀人才。

    在已经启幕的2023届暑期实习中,有金融机构明确表示“今年暑期实习整体招聘规模将有所扩大”,还有多家券商宣布暑期实习将全程线上举行。此外,今年诸多金融机构在招聘时明确告知留用结果的出炉时间,更有券商研究所明确公示了往期实习项目的学员录取比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应对校招的时间表。

    有人力资源人士坦言,金融企业门槛的抬高是人才供需变化的客观结果。对于每一位希望入行的毕业生而言,除了对职业生涯要有长期规划以及打造核心竞争力外,更要对就业市场有充分的研究与认知,将求职预期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记者:许盈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相关新闻
二级资本债发行“卡顿”月余 多家银行启动发债“在路上”

近年来,二级资本债以其所具有的发行便捷等优势,被商业银行广泛使用。但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却呈现出“熄火”状态,整整一个月没有一只此类债券落地。     中国银行研究院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个多月时间,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频率放缓主要是受银行一季度盈利较好,内生资本留存有所增加以及利率下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券商5月份金股组合“月考”:300只金股近七成上涨 6只涨幅均超30%

5月份收官在即,各大券商月度金股推荐也到了“验收期”,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短期券商们的投研实力究竟如何?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5月份以来上证指数涨幅为3.35%。5月初,共有43家券商推荐了300只金股,截至5月30日,57%的金股月度表现跑赢同期上证指数,68%的金股股价实现上涨。   其中,5月份以来已有6只金股的股价涨幅超30%。中信建投推荐...

半导体龙头再遭大基金减持,什么信号?

国产CMP抛光液龙头再被大基金减持,什么信号? 5月25日晚,安集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2%,而这次公告距离上一轮减持结束刚刚过去2个多月。 今年以来,大基金已陆续宣布减持国科微、景嘉微、万业企业、长川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有机构认为,大基金一期的良性退出,更有利于将资金针对性地投入到较为薄弱的设...

今年以来68只基金清盘!这些基金也发出“预警”

震荡行情下,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已达68只。同时,多只基金发出规模“预警”——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已到清盘边缘。   分析人士指出,面临清盘的基金,大多是投资业绩不佳的产品,在投资者赎回后规模下降成为迷你基金。特别是中小基金公司在震荡行情下勉强成立的产品,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触及清盘线。不过也要看到,在公募基金蓬勃发展期,基金产品形成“...

银行数字化十年:技术、市场与监管的交织博弈

    2012年8月的一天,中国金融界的权威专家们在北京聚到一起探讨一个话题:互联网金融模式与未来金融业发展。     当时P2P行业正快速起步,移动支付已经出现。曾主持筹建了中国银联的万建华在现场讨论中发问: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经济改变现代商业文明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在改变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未来的金融大潮谁来主导?     研讨会结束10个月后,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