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咋的都搬上了二楼,我们老人家每次都要爬楼梯,好‘阴公’啊。”近日,记者不断接到老人家“诉苦”,反映现在银行都扎堆“上楼”,营业厅都设在了二楼甚至更高的地方,以往方便宽敞的一楼大厅不见了,只苦了老人家望着长长的楼梯叹气摇头,存钱、拿退休金、办银行存折都要爬十几、二十几级的楼梯。就连年轻人对银行“高高在上”也表示不满,认为不就办个业务,也要爬上爬下的,银行这不明摆着为难客户吗?如果遇上腿受伤了,那爬楼上银行更是难过上青天。
银行:
“上楼”只为成本低
硬件设施缺乏标准
“银行从一楼搬到二楼,完全是成本原因。”在中国工商银行宝岗大道支行,一名工作人员说,营业厅在半年前搬到现址,原址的宏宇广场一层,由于租金太高,银行吃不消,所以才另觅新址。
“营业厅选址,要求人流密集,这样租金一定很高,为了降低租金成本,银行只能选择二楼甚至更高的楼层。”工作人员说,如今银行业竞争激烈,虽然“银行多过米铺”,但利润大不如前,银行开店扩张再也不能像早些年那样“任性”,不能想在哪里开就在那里开。
有银行人士表示,其实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有相关规定保障顾客权益,特别是针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有一系列的设置标准,不过大多集中在银行业务上的交流和操作帮扶,在硬件设施上还有所欠缺,例如银行营业厅搬上楼后,怎样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上楼办理业务,暂时没有具体标准和指引,导致部分银行对此欠缺考虑。
市民:
银行不该“高高在上”
期望设置便民设施
有市民坦言,银行“上楼”,累坏老人,好“阴公”——作为商业服务机构,经营设在二楼可以理解,但也不能“高高在上”。地铁、铁路等机构都专门为老年人、残疾人开通了方便通道,有专门的上楼机,银行方面能否在服务老人家上下楼方面也增设相关设施呢?毕竟银行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此“高高在上”不仅有损其服务机构的形象,还会拉大与市民的“距离”。
有市民表示,希望银行能开通电动扶梯,帮助老年人上楼,或让工作人员多协助老年人上楼。其实银行只要为民多想一点,就能让顾客感到舒心,更能提升声誉,吸引更多客户,最终提升效益,这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