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厦企动态  >> 正文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村网共建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9月1日讯(记者 李立宇 通讯员 高芳)“烘干机、冻库运行情况都很好,没有安全隐患。在用电方面有任何问题就随时和我们联系。”在厦门市翔安区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翔南供电所“村网共建”定点服务人员洪明容和同事对合作社负责人陈锦芳说。

经过一个小时的详细排查,洪明容完成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所有用电设施的全方位“体检”。“这是我们今年额外的‘暑假作业’。”作为“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的电力网格员,洪明容打趣道,这将成为他们今年的日常“作业”。

厦门市翔安区大宅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火龙果喜光,夏季每天日落后需要使用照灯至22点左右,冬季则需日均照灯7至8个小时以催花催果。近年来,翔安供电中心紧随翔安区政府富民强村、乡村振兴的步伐,扎实做好配电网升级和重点乡村产业用电保障工作,2018年至今先后为大宅村增加了3252千伏安用电容量。如今,每晚两万盏LED灯同时点亮,将1400多亩火龙果田照得灯火通明,通过稳定的光照,大宅村火龙果产果期能从6月持续到第二年春节,一年可以增产两季,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年产值已突破4000万元,副产品营销额达180万元。在采摘高峰期,每天有5万公斤火龙果从大宅村发往全国各地。

依托火龙果种植,大宅村全力打造“农业+社区+文旅”田园综合体。百年红砖老厝化身家庭旅馆,乡间农舍改造成了餐厅,田间小道也变为旅游步道,游客数量较之前翻了十倍,乡村采摘游成为潮流,传统农业发展焕发出了新活力。为此,厦门供电公司主动靠前服务,了解大宅村特色农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和大宅村党委开展“村网共建”,针对大宅村各家文旅民宿的用电需求逐一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以高质量配电网赋能乡村振兴。

“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借助已建成的乡镇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依托基层政府治理网格与供电网格“双长融合”机制,由村书记和供电所所长担任网格长,供电所台区经理担任电力网格员,并与乡镇委派电力联络员常态化联络,为农村地区用户提供“线上办、就近办、上门办、帮您办”的便民服务,让“办电不出村”真真切切在老百姓身边落地。

为确保供电更充足更可靠,供电人员加大电力线路巡视检查力度,不定期安排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合作社、果园、民宿等开展电力爱心延伸服务。

有了电力保障做后盾,不仅推动大宅村的火龙果增产增收,还创新了业态发展模式,构建了业态融合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关新闻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石椅村乡村振兴的样子更美了

“小时候在这里放牛,从小玩到大,对这儿我非常有感情。”在郁郁葱葱的柳杉林间,陈爱军伫立了很久。   陈爱军,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石椅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被誉为“云朵上的山寨”。   今年1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

10种典型模式发布 引领农村电商发展

8月24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为充分发挥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地高质量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乡村振兴,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印发了《发挥示范引领 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指引的形式总结提炼了10种农村电商发展的典型模式。   据介绍,《指引》10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发挥示范引领作...

台青访黔话乡村振兴:“农创”发力 深耕乡村沃土

【解说】8月19日至22日,40多位台湾青年到访贵州毕节,参加大江论坛·第六届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考察调研,共话乡村振兴与两岸青年成长。   【解说】“农创力”是赋能乡村振兴的第一生产力,这是台湾青年李承翰在此次论坛活动中分享的一个核心理念。来自台湾基隆的李承翰,最早在台湾唱片公司做企划,后来跨界加入到乡村创业者行列。2015年,李...

芗城区给驻村第一书记开培训班

台海网8月21日讯 (通讯员 李峥 刘钦赐 傅雁平 记者 赖雅红 文/图)8月15日至18日,漳州市芗城区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在厦门理工学院举办,全区驻村第一书记、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芗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扬权出席结业式并讲话。   培训班坚持以习近...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弘扬红旗渠精神 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酷暑时节,乘车入太行,山风微拂,时闻蝉鸣,巍巍太行愈加幽静。车转过一个弯儿,忽闻人声鼎沸,红旗渠到了。红旗渠边唱红歌、青年洞前重温入党誓词,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刻着“山碑”的石壁前驻足,在静静流淌的渠水前沉思,聆听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回响。   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