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15日讯 新型灵活就业的供需规模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份额呈扩大趋势。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灵活就业形态,这种就业方式正逐渐成为扩宽就业渠道的重要“蓄水池”。日前,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24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全面分析了新型灵活就业的最新趋势和供需特征。
新型灵活就业需求规模占比持续扩大
新型灵活就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正逐步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将新型灵活就业划分为基于云端和基于位置两大类,从供需两端对新型灵活就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从需求端来看,新型灵活就业职位呈现出区域集中化、门槛多元化和薪资优势的特点。报告显示,从2019到2024年,我国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规模在劳动力市场的份额呈显著增长态势,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职位数占比从8.4%增至15.2%。
总体来看, 新一线城市在各类就业形式中的招聘需求最旺盛,彰显了其强劲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报告分析,新一线城市的传统就业、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和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34.6%、41.7%和37.0%,在所有等级城市的招聘需求中均占比最高。
尤其在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中,新一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占比高达41.7%,表明这些城市在网约车、配送、生活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有巨大需求,可能与其人口规模大、消费能力强、生活节奏快等特点有关。
云端型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更吸引年轻求职者
新型灵活就业,尤其是基于云端的形式,对年轻求职者更具吸引力。具体而言,在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中,21-25岁的占比最高,达到45.2%。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传统就业(32.7%)和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29.3%)。相比之下,在较年长的年龄段中,传统就业和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的求职者占比略高于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
媒体类、网络电商类、知识服务类和直播类等基于云端的技能型工种求职者中,30岁以下的比例普遍较高,均超过70%。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生活服务类和网约车类等基于位置的体力型工种,30岁以下求职者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新型灵活就业内部,基于云端和基于位置的求职者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学历相对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56.2%,其中本科学历求职者占50.9%,远高于基于位置的求职者(38.1%)和传统就业求职者(43.4%)。
而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职位则吸引了更多中低学历求职者,高中或中专学历占比17.7%,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4.4%,均高于其他两类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大专学历在三类职位中的占比相对接近,分别为34.1%(传统就业)、37.3%(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和34.4%(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
高学历求职者通常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更适合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和传统就业职位,他们追求更高收入、更大发展空间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中低学历求职者倾向选择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职位,因为这类工作入门门槛较低,对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少,且具有灵活性高、兼职机会多等特点,更符合他们的就业需求和生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