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 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谨防非法金融侵害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非法金融活动频出且花样繁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是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毒瘤。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秉承“金融为民”理念,积极开展各项举措,帮助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财产安全。

平安助您守护财产安全。平安旗下某公司门店,某日接待了一位客户A女士。A女士称近日接到“客服”电话,告知其购买的平安保单分红减少,为其推荐了一款保本保息的新产品,收益高达6.5%。被高收益打动的A女士,未再仔细辨别,便前往“客服”告知的“平安公司”,签订了新的合同。合同签订后,A女士反复回想,心中始终不安,遂至门店咨询。听了A女士的经历,柜员告知所谓平安公司地址为假冒地点,公司也并无她购买的产品。在柜员的协助下,A女士拨打110报警并最终成功挽回损失。

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提醒您: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谨防非法金融侵害。

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

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认清银行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均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应提高警惕。

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

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首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热线等咨询核实。

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

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切忌侥幸心理、赌博心态。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投资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新闻
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警企共建,打造教育宣传示范基地 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

为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安全意识,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共同妥善化解矛盾,借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契机,厦门市公安局开元派出所与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携手共建,在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客服中心建立消保反诈教育宣传示范基地,并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 3月12日上午,警企共建消保反诈教育宣传示范基地暨矛盾纠纷调解室揭牌仪式在平安人寿厦门分公...

鹭岛金融暖人心 消保为民守初心

3月9日,厦门市金融工会和厦门金融团工委以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契机,在厦门市五一文化广场举办2024年厦门金融行业“巾帼建功新时代·鹭岛金融暖人心”主题宣导活动,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受邀参与,结合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为广大市民朋友普及金融消保知识。 据介绍,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通过“金融政策宣讲+职工风采展示+金融服务互动...

300公里理赔查勘路,百万赔款护航新市民

2023年2月,某在厦务工的新市民客户申请意外残疾理赔。客户在派出所开具意外事故证明时,被告知结案后才能开具。但客户是家中唯一经济来源,正面临康复治疗没费用、生活支出无着落的困境,急需理赔金。为解客户燃眉之急,平安人寿厦门公司查勘人员辗转300多公里前往事故现场、医院,前往多地面访目击证人,先后面见8位与该事故相关人员核实事故详情;并3次前往出警单...

用平安优质服务,迎小小客户体检

2023年,一位9岁小男孩收到了公司下发的体检函,父母收到函件后表示生气且不理解:花钱配置保险为什么需要体检?孩子小不好配合,平常也需要上学上兴趣班,时间更是没法安排。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协调沟通,充分解释需要体检的原因,提前详细告知孩子体检的项目、预估需要的体检时间,并表示可以按照客户的时间提前规划安排体检时间,...

保单回访很重要,莫拒电话认真听

【案例介绍】 63周岁的客户吴先生是外籍华裔,2023年购买了一份保险产品。客户在签收保单后,因非身份证客户无法在当天使用AI视频完成回访,第二天转为人工电话回访。回访人员多次回访客户均提示占线无法接通,与其代理人沟通后,确定是客户手机设置屏蔽,导致95511回访电话无法打通。客户由于年事较高不会操作手机取消屏蔽,代理人外出培训不在厦门本地无法亲访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