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警惕金融诈骗十大典型骗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邮寄礼品”

谎称赠送保险,诱导保险消费者点击短信链接,非法获取保险消费者个人账户信息,并转走账户资金。

2、“保险赠送”

谎称赠送保险,诱导保险消费者点击短信链接,非法获取保险消费者个人账户信息,并转走账户资金。

3、“全额退保”

不法代理人以“全额退保”名义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代理退保”,并借机要求投保人签署包含不平等条款的代理协议,缴纳高额订金,以此骗取投保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隐私敏感的个人信息。

4、“快捷理赔”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人员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为名,诱骗保险消费者按照指引去银行ATM机操作,并转走其账户资金。

5、“以房养老”

以协助投保养老保险、以房养老为名,对老年人群体实施电信诈骗,骗取老年人积蓄与房产。

6、“社保违规”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谎称保险消费者社保卡有违法操作,并冒充公安机关人员要求保险消费者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保存。

7、“预定优惠”

以预订车险优惠为名,向保险消费者收取“订金”锁定优惠。

8、“高收益”

不法分子以“高收益”为卖点吸引消费者投资,并在相关协议或合同中谎称知名保险公司为第三方担保人,以营造“0风险”假象,卷走消费者投资款。

9、“升级服务”

不法分子冒充保险人员以升级保险服务,需核实客户个人信息为由,向保险消费者索要个人隐私信息,并要求其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障金。

10、“高额理赔”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保险事故信息,主动联系事故中的标的、三者方,称可协助其获取高额理赔款。在获取客户相关理赔材料后,借机获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并在理赔款到账后私自转走理赔款。

相关新闻
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风险提醒:事关个人信息安全,你需要知道这几件事?

近年来,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得到了广泛普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同时,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们人身及财产安全,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你需要知道以下几件事。 一、 什么是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无论是否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只要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相关,均属于个人信息; 个人信...

走进•走近|发挥行业优势 凝聚帮扶共识——平安产险助力乡村振兴调研观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扎实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新华网金融中心策划推出《走进·走近》沉浸式全媒融合系列报道栏目,分批次走进基层一线,深入采访调研,带你走近发现各地生动实践与身边喜人变化,呈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新成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积极发挥...

平安产险理赔监督举报通道

为进一步保护客户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保险理赔环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平安产险设立如下举报通道,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提供车险、财产险、意健险、雇主责任险等理赔方面违法违纪行为的相关线索信息。 举报信息由指定干部专人接收处理,绝对保密,敬请放心。

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以案说险:谨防“山寨”续保短信,选择正规途径投保

近年来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诈骗技术也是越来越高超。消费者应学会保护个人信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保险,增强防骗技能。 近日,李先生来电称收到某保险公司发送的车险续保提醒短信,通过短信中的链接缴费续保车险,但缴费成功后经多方查询,无法查到对应保单,要求该保险公司协助落实。经保险查询,客户车辆确实处于续保期,该保险公司也有向该客户推送续保短信提...

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以案说险:谨防“免费保险”骗局

【案例简述】 近日,刘女士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显示刘女士因购买某商品获得免费领取价值1000元保险的机会,要求其在1小时内点击短信链接进入确认。刘女士信以为真,贸然点击短信内的链接,随后按要求在手机界面中分别填写了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进行下一步领取。然而事实并非刘女士预想,这个保险并不是免费的,界面上出现“最高600万医疗保障,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