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移植“人工心脏”7个多月后 57岁患者再换“真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扬子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1月29日,完成手术后的例行复查后,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肖先生出院。7个多月前,同样是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肖先生曾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术。肖先生也成为国内第二例、江苏首例接受“人工心脏”移植后再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

  今年57岁的肖先生来自淮安,近年来他稍有活动就觉得胸口憋闷。2022年年初,肖先生病情加重,即便是休息也觉得自己喘不上气来,连平躺休息都是奢侈。经医生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衰,药物治疗的作用已不大,需要心脏移植。

  正常情况下,肖先生需要进入心脏移植等待系统,但患者的病情不容等待。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决定为肖先生植入“人工心脏”。

  3月14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带领团队,将一颗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人工心脏”即左心室辅助装置顺利植入肖先生体内。随着“人工心脏”开始正常“跳动”,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肖先生术后感觉良好,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

  据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邱志兵介绍,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最新一代左心室辅助装置,重达220克。“但这次我们应用的这个左心室辅助装置只有90克,厚度只有26毫米,更小更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少。”记者了解到,这也是江苏省首次进行此款人工心脏的手术。

  然而,适应了“人工心脏”之后,肖先生的右心也出现问题,心脏移植成为肖先生唯一的选择。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的左心室辅助装置主要针对的是左心衰终末期患者,如果同时左心衰合并右心衰,还是要做心脏移植的。

  所幸的是,这一次,肖先生等来了合适的供体。今年11月9日,陈鑫院长再次率领团队为肖先生做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半个多月后病人康复出院。这也是国内第二例、江苏首例从人工心脏过渡到心脏移植的病例。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心衰患者约1000万人,但供体数量有限,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约为500-600台,很多患者等不到可以救自己的那颗心。人工心脏有其独特优势,它可以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它可以提供长期替代,患者可以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相关新闻
国产“人工心脏”上市 造福重症心衰患者

一米八五的小伙子李远明,终末期心衰患者,最瘦时体重只有39公斤,瘦骨嶙峋的样子令人既心痛又惋惜。被家人送到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治疗时,外科总护士长李民更是感慨,从业30年来,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身体状况如此糟糕的年轻人。   然而,正如李远明的父亲所说,“傻小子还是有点傻福气”。随着一颗国产“火箭心”植入远明的胸膛,生命再次...

倒伏的古树将移植到漳州市区西院湖生态园

台海网6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 见习记者王振贤)日前,漳州市区古城宋河旁300多岁大榕树突然倒伏。昨日,导报记者从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获悉,目前,大榕树已被妥善保护着,计划今日移植到市区西院湖生态园内,由公园专业人员管护。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再次来到大榕树倒伏的位置,倒伏的大榕树横跨宋河,周边仍围着围挡和警戒设置;除主干和根部外,大榕...

最小人工心脏上演“悬浮术” “中国心”已进入第三代技术阵营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对外宣布,以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为首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已在58岁的储先生(化名)体内成功植入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据悉,这是该院完成的第12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有哪些优点?我们是否迎来了人工心脏的一个新起点?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协和医院的专家。 ...

红眼病不当回事双眼角膜破洞 厦门一男子要做角膜移植才重见光明

台海网11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患上红眼病,到正规医疗机构请眼科医生开点消炎抗病毒的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一般7天到10天就能恢复。可是,三明男子小张一时大意,拖了大半个月导致病情恶化,双眼角膜溃疡穿孔,几乎失明,右眼还差点眼球不保。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为小张实施了角膜移植手术,让他终于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