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银行理财遭遇非标资产荒 挖增量调结构双管齐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时报电子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分子不动、分母(资产配置总额)却快速扩容,这造成了银行理财非标资产占比大幅下降。

    证券时报记者经过多方调研获悉,截至2021年末,6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非标资产占比,已经全部低于6.1%。这也带动国有大行集团口径(含总行和理财子)的非标占比集体下降,因为总行管理的老资产中的非标早就停止新增。

    非标配置规模占比的萎缩有深层次原因:不仅监管对于非标规模有硬性限制,还有适宜承载非标资产的长期限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仍有待提升。

    “增量要做,结构要调”,一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非标投资已经迈入新纪元,正在告别单一化投资城投的做法,重点挖掘国央企、大型民企等客群,开展债转股、股改、权益类等新品种,将有能力和有意愿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引导至资本市场其它领域。

    配置占比剧降

    “我们(非标)还是在做,但是去年下半年占比掉了整整一半”,一家大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该公司2021年6月末的非标占比在12%左右,到了2021年末降至6%出头。

    相同情况也在其他几家大行理财子公司上演。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知,截至2021年末,6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非标占比全部低于6.1%。之所以是“6.1%”这个数字,是因为上述非标占比为6%出头的理财子公司已是其所处大行理财子公司阵营中最高。另有两家接近6%,最低的非标占比不足3%。相较2021年中期,6家非标占比均巨幅下降甚至腰斩,且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

    规模的降低,主动和被动的成分兼有。“主动”是指主动控制规模满足监管要求:监管要求理财子公司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类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这条规定极其重要,因为后续伴随监管细则一次次厘清,有重大的转折在实操中发生:监管将银登中心、北交所等平台发布的产品,认定为“非标”。而在此之前,业界普遍把它们视为“非非标”,对它们转为标准化资产有很大的预期。而这部分2~3万亿的“非非标”纳入非标后,非标额度一下子显得很紧张。

    除35%的限额之外,在进行风险资本计提时,非标资产的风险系数也被设得比较高。《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债券和股票风险系数均为0,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按照评级、担保方式分别参照1.5%、2%和3%的风险系数进行设定。一名理财子公司项目评审部的专业人士表示,保证类和信用类的非标债权风险系数已高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类业务1.5%的基准,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业务很难再产生规模效应。

    “被动”意味着分母——即资产总额增幅远比分子大,使得非标占比被动缩小。标准化资产的激增,极大助推了资产总额的增长,再加上近两年来作为分子的非标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甚至按兵不动,理财子配置的非标资产占比持续下降。

    “分子分母增长的加速度不一样。分母主要靠标准(资产)撑,上量快;但是非标真的很难投,周期又长。固收还可以参考外部评级机构,非标的信用风险审查完全靠自己”,一名负责非标项目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现金类产品就划走一大部分不能配了。另外现金管理的替代品、最短持有期、投资周期型这些日开产品也都没有办法配非标。所以这么算笔账的话,各家在能配非标的、有限的产品里,我感觉至少要有20%至40%是非标。”一名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分析。

    光大证券金融业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分析,称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期限一直在稳步上升,由2018年末的161天持续升至2021年9月的357天,但该团队预计2021年底才能超过1年。这说明什么?这就印证了上述理财业人士的判断,即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大多数产品从期限上都不适配非标。有两名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一个大概的数字:它们非标资产的平均期限在1.3~1.6年之间。

    综上可见,非标投资在资金端、资产端、产品端、运营端等多个维度均被约束,加之标准化资产增速迅猛推高分母(即资产总额),非标占比剧降成了多家理财子公司的共性。

    非标投资结构生变

    在采访中,受访的专业人士的共同观点是,非标非常重要。从机构本身的配置需求看,非标对于保险、主权基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寻求稳健资产,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对于银行理财,非标是稳定产品净值和增厚收益的必备。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曾经作为非标主配品种的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份额持续萎缩。据记者初步了解,各家非标的配置侧重不同。有些理财子公司非标业务主要配置同业借款、私募供应链、北金所品种;有些理财子公司主要配置城投、北金所的相关品种。

    “当然想要非标,但是现在确实比较短缺,这也就是我们说的‘非标欠配’”,一名银行理财业务人士表示。“现在低利率环境下,标准化产品的收益能做到2.5%已经很难,假设我们的产品要给客户4%以上的收益才有竞争力,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要相应在产品里配置5.5%以上的非标资产。这其实也是整个银行理财都面临的高收益资产荒的难题。”该人士向记者分析。

    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所面对的,一边是席卷而来的“非标荒”,适配非标资产储备不足;另一边是存量非标资产的压降困难。前述理财子公司项目评审部专业人士表示,他所处银行目前留在总行资管部层面处置的非标,大多是期限比较长的资产,比如一些未上市公司股权类项目、产业基金类项目,期限长达七八年以上;还有一些明股实债类业务,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满足股权类融资需求的业务品种可以承接,不能回表。

    但好的拐点性的现象正在非标投资领域出现。前述负责非标项目的投资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他负责投资的品种范围去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变化——城投少了,地产不怎么做了,多了很多可转债项目。在他看来,现在非标投资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纪元,正在告别单一化投资城投的做法,重点挖掘国央企、大型民企等客群,开展债转股、股改、权益类等新品种。“我们公司的非标还是在新增,只是增速肯定不如单一投资城投的旧模式下上量快。但这肯定是一个趋势性的事情,非标投资也迈入了多元化。”该投资经理说。

    这很符合此前业界的呼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锋就曾撰文称,应该积极探索对投资标的利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如“股份制改造”、“债转股”,“收益权”、“财产权”的信托化安排并上市等。充分发挥数据和技术优势,利用金融工程和结构化金融设计,采用股加债的模式向企业提供融资,通过控制企业的部分股权或核心资产实现风险控制,为企业提供更直接、更经济、更正规的金融服务。比如通过将企业的房产、土地、生产线以及其他银行不便接受的资产进行受(收)益权转让,同时锁定适当现金流,发行类证券化理财产品。(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相关新闻
资管新规实施一月半 银行理财“虎力”全开

银行理财产品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央数据交换平台上线、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容……资管新规今年正式实施以来,银行理财行业动作频频,银行理财公司积极推进新年重点工作。     作为资管行业新兵,银行理财公司面临多道待解难题。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公司发现,在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公司的制胜之道在于,完善投研体系,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加快渠道建...

资管新规落地满月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开新局

2022年2月份,资管新规正式实施满月,银行理财市场以及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上有哪些变化呢?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进行调查发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存在理财产品募集期未满提前结束募集,而有的产品太过火爆已售罄,这类产品大部分是“固收+”理财产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之下,银...

“惠民保”仍有发展空间

近年来,各地先后兴起的“惠民保”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份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与此同时,关于“惠民保”能否持续、如何发展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   有观点认为,这一险种免赔额度高,消费者买得起用不上;也有观点认为,“惠民保”遍地开花,可能引发金融风险;还有观...

2022年展望:银行理财破茧成蝶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2022年翻开新的一页。   2022年,银行理财公司轻装上阵,必将成为“新资管元年”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将以更大的力度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与基金、保险、券商等其他资管机构良性竞合,共同构建资产管理...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你的银行理财将迎来这些变化

2022年的钟声响起,这也意味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基本结束。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拉开了资产管理业务乱象整治的帷幕。根据相关规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原本将于2020年年底结束,后因疫情因素,延长至2021年年底。   在资管市场中,银行理财无疑占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