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丑闻频发:创投原罪调查揭秘
本报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导读
商业炒作、刷单、数据注水、夸大融资额的现象在创投圈并不鲜见。近期,为何创业公司丑闻频发?投资机构如何看待创业公司原罪?资本寒冬下,创投之间如何博弈?
资本寒冬下,很多创业公司为了推广品牌、谋求生存、获得融资等不择手段,近期丑闻曝出。
8月31日,校园洗衣服务平台“宅代洗”CEO郭超宇承认,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商业炒作。为了宣传效果,他谎称公司为了获取第一批用户,剪断了大学宿舍楼的自助洗衣机电源线。
8月28日,有自媒体平台爆料称,大姨吗融资BP(商业计划书)数据作假严重,导致融资进展缓慢。另有大姨吗离职员工在知乎平台透露,大姨吗内耗严重,多部门出现离职潮。经期助手领域的另一家创业公司美柚,也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美柚在上月宣布获得10亿元融资,盈利规模超过千万元,但近期却在电商业务交易数据方面遭受质疑。
8月30日晚,大姨吗和美柚纷纷发出辟谣声明。大姨吗称,公司各方面运营数据良好,新一轮融资已接近尾声。美柚公布了最近30天后台电商账户的截图,证实最近一个月的销售额在1.2亿元,佣金超过千万。
大姨吗CEO柴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爆料中的数据造假、融资失败内容不属实,公司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相关问题。在知乎上爆料的离职员工,曾是大姨吗某创新收入部门的一位中层,在职期间所属部门业绩并不好,随后公司将其辞退。柴可称这位离职员工带着情绪散布谣言,公司也将诉诸法律手段。
“我们的本轮融资已经close,融资额很大,涉及到老股东、新股东和战略股东。鉴于与投资机构的协定和相关政策法规,暂时不能对外公布相关情况。”柴可说道,大姨吗目前更专注于医疗和健康领域,此轮引入的投资人也不乏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强大背景的机构。
虽然郭超宇承认了错误,美柚和大姨吗都进行了辟谣。但商业炒作、刷单、数据注水、夸大融资额的现象在创投圈并不鲜见,创业者踩着倒下公司的尸体在资本寒冬求活路,说谎像疟疾一样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