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基金经理的变更公告频频发布。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超过60只公募基金发布了变更基金经理公告,涉及近40名基金经理和26家机构。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募基金变更基金经理属于常态,尤其是在岁末年初之际,基金经理变更可能与产品业绩变动、培养新人或个人原因有关;公募基金人才建设更注重团队体系化发展,避免个人因素,坚持长期主义等。
变更涉及三种情况
1月6日,工银瑞信养老目标日期2060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发布变更基金经理公告称,周崟离任,其原因为“根据公司工作安排和人员配置状况”;同日,鹏扬稳健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人保安睿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和泰康裕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泰康裕泰债券A份额)等多只产品,也发布了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
截至1月8日,包括鹏华基金、鹏扬基金、工银瑞信、富国基金、大成基金和国联基金在内,年内合计有超过60只基金产品发布了变更公告,涉及近40名基金经理和26家公募机构,
从整体看,基金经理变更主要涉及三种情况:一是直接卸任;二是增聘;三是个人原因。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岁末年初发生的多起基金经理变更,或多或少与产品业绩波动有关。
“一般基金产品变更基金经理的原因包括业绩大幅变动、培养新人或个人原因(比如人生规划)等。”上海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岁末年初的特殊时间节点发生的变更情况,一方面可能源自产品业绩不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有关。
“关注到开年便有基金经理发生变更的情况,且不在少数,背后原因或涉及人员流动、内部考核等多重因素。从整体来看,公募基金行业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希望合适的人管理合适的产品,进而提升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增强基金持有人的获得感。”北京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基金产品变更基金经理属于常态,或是正常的内部业务调整;或是属于被动选择,如原基金经理离职等。
加强团队体系化建设是关键
投研是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公募基金亦是如此。近两年,随着市场波动,部分押注细分赛道的基金经理业绩压力较大。例如,新能源等赛道,部分产品在2023年年度业绩排名中垫底,恰逢有相关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情况。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业绩压力是导致基金产品经理发生变更的主因。
如何增强公募基金的业绩稳定性,以及提升持有人获得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持续加强公募基金投研团队水平,做好团队体系化建设是关键。
“加强公募基金投研建设,首先是注重体系化,避免依赖于个人。”上述北京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要加强团队梯队化建设,通过传帮带培养新人,提升整体投研能力,避免人才断层,确保投研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确保投研文化、投资理念和策略的传承;其次,还要坚持长期主义,尤其是在考核机制方面,注重中长期考核,给予新人一定的成长时间和包容度、观察期,淡化因短期业绩或排名较为突出人员的过度激励。
上述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募投研人才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适当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也有助于行业更好地发展。
上银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投研体系建设中,上银基金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例如,从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严谨的人员考核机制,包括基金产品业绩等因素都在考核范围中,以此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投资回报和服务。在指标的设定上,以健康发展和投资者长期利益为出发点,持续推动公司组织架构及人才管理的优化。
记者 王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