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互联网+科技  >> 正文

祝融号探测数据揭秘火星0至80米深度浅表结构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火星研究团队日前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雷达数据,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成果9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祝融号着陆区位于乌托邦平原南部。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曾经可能是一个古海洋,科学家据此认为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宜居环境。这里的地质如何演化?现今具有怎样的地下结构?是否还存在水或冰?这些问题备受关注。

  据介绍,祝融号首次在乌托邦平原实施了巡视器雷达探测,其搭载的次表层探测雷达能够对巡视区地下浅层结构进行精细成像,实际最大探测深度达80米。科研人员对祝融号前113个火星日、探测长度达1171米的低频雷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得了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和地层物性信息。

约35亿年前至32亿年前以来两期火星表面改造事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图) 

  研究人员发现,该区域数米厚的火星土壤层之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第一套层序位于火星表面以下约10至30米,含有较多石块,其粒径随深度逐渐增大;第二套层序位于火星表面以下约30至80米,其石块粒径更大,可达米级,且分布更为杂乱,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

  “这两套层序可能反映了约35亿年前至32亿年前以来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星表面改造过程。”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凌说,大约16亿年前以来的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可能导致了第一套层序的形成,第二套层序的形成可能与更早期的大型洪水活动有关。

  此外,雷达成像结果显示,0至80米深度范围内,反射信号强度稳定,介质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排除了祝融号巡视路径下方含有富水层的可能性。

  “热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难以在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100米之内稳定存在,但目前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陈凌说。(记者:张泉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火星、毕宿五16日上演“双红星伴月”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9月16日晚,橘红色行星——火星将“靠近”另一颗橘红色恒星——毕宿五,与一轮亏凸月上演“双红星伴月”,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感兴趣的公众凭借肉眼就能目睹到这奇妙的一幕。 火星是地球公转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表面土壤富含氧化铁而呈现出橘红色。因其看上去荧荧如火,亮度变化与视运动轨迹令古人非常迷惑,所以我国古代称其为“荧惑”。 ...

火星家园的未来是什么模样?8岁厦门娃创意设计斩获大奖

生活区、发射区、三废处理区、植物区、科研区……火星家园的未来模样,经过8岁男孩纪梓骞的创意设计,以模型的方式有了可视化的直观感受。面对评委提出的一个个关于火星知识和模型建造的问题,他更是回答得头头是道,得到一致肯定。   日前,在“2021-2022学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上,来自厦门市嘉滨小学的纪梓骞脱颖而出,其作品获得“火星家园...

星月童话流星雨7月尽出 明晚可欣赏“超级月亮”

台海网7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建民)超级月亮、星月童话、流星雨……步入7月,天象剧场又将迎来多部“星空大片”。   月球绕地球公转,公转轨道近似椭圆形。当月球行至近地点时,距地球最近,约36万公里。此时如恰逢满月,根据“近大远小”的规律,月亮看起来最大,就将出现“超级月亮”。7月,满月的时刻在14日2时38分,而其经过近地点时刻是13日17时06分,两...

祝融号“火星找水”有新发现!

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洋研究员团队完成,相关成果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A)祝...

2022年,全球这些航天大戏“给你好看”

近日,中国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批复;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实施,先后开展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等任务。   此外,全球还有许多国家正“摩拳擦掌”,想要在未来逐渐白热化的航天竞赛中一展身手。   探月方兴未艾,新入场者甚众   围绕重返月球、通往火星的阿耳特弥斯计划,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