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于人工智能早已不算陌生。从Siri到人脸识别,再到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机器人,还有风靡当下的无人驾驶,都是人工智能的样本。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的科学。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74.5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该市场将达到183亿美元。
近200名来自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和创业者参加了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市分会场“数据时代,智能未来”2016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高峰论坛。几乎每位发言人都提到了谷歌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对战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这无疑是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事件。
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正在引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技术的突破将如何塑造人类智能的未来,成为众人遐想和关注的话题。
助推供给侧改革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供需双方依旧存在“三岔口”的情况,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韩亦舜提出,在需求不明的情况下,供给侧的改革智能是盲目的,而人工智能可以助推供给侧改革。
其中,消费领域的智能化,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硬件等可以引领新的需求;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诸如智能工艺、智能材料、智能设备则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小系统的智能化,比如智能感知(数据采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营销以及智能洞察供需进行自动优化的体系,即大生态的智能化,都将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与此同时,韩亦舜表示,大数据可以帮助人工智能进行“学习”,而人工智能又可以帮助积累更多的大数据;大量多维的,特别是弱相关的数据处理离不开人工智能,很多“相关性”都是靠人工智能发现的。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需求倒逼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市场端需求推动制造端变革,企业端的新需求带动新的制造端变革。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我国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今年以来出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等文件。
与此同时,各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都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就在10月13日,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了两份重要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针对这两份报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已经通过很多方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有些还没有被注意到。
上述美方发布的报告称,考虑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如果能够准确及时地监控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必将从中受益。因此,奥巴马提出,政府将会提供大量投资来帮助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且美国政府已经决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早期客户。而美国的全体公民也开始准备接受人工智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