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聚焦  >> 正文

从62亿元到21.68万亿元——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财政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75年来,我国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在国家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财政“蛋糕”不断做大

  财政是经济的“晴雨表”。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1.68万亿元,增长了近3500倍,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财政“蛋糕”越来越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家底”越来越殷实。财政收入从2012年的11.7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68万亿元,支出规模从12.6万亿元增加到27.46万亿元,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财政支出中,注重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加大对科技、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投入。

  在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下,我国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2017年提高了73.3%,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提高了45.4%;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一系列数据,反映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把更多的财政资金资源用于促发展、保民生。

  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近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正在各地火热推进。这是今年财政政策加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之一。

  财政政策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75年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宏观调控日益完善,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券、财政补助、贴息、税收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以来,围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固本培元、增强内生动能,各项政策措施效果明显。

  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债等工具,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统计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累计新增安排专项债券11.35万亿元,支持补短板、惠民生领域建设项目9万个左右。今年,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同时,政策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断增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在目标设计、政策制定、操作实施等层面的协调配合,强化与产业、投资等政策的联动衔接,形成宏观调控合力。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组合拳成效明显。“随着包括财政政策在内各项宏观政策的落实见效,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激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说。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财政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更加清晰。先后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及外交、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体系更加优化,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健全由“四本预算”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强化“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坚持“开前门、堵后门”,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出台实施一揽子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预算公开制度不断强化,向人民群众交出政府花钱的明白账。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初步建立,提高减除费用标准,设立子女教育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调整优化税率结构,有力促进了收入分配公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蓝佛安表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相关新闻
经济不景气 韩大型公司下半年招聘计划遇阻

据韩联社报道,29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韩国近60%的大型公司要么尚未制定下半年的招聘计划,要么根本不打算招聘。   根据民意调查机构Research & Research在8月5日至19日对韩国销售额最高的500家公司进行的调查,40%的受访公司表示尚未制定下半年的招聘计划,17.5%的受访公司表示不打算在今年剩余时间内进行招聘。   不过,42.5%的受访公司表示已经制定了...

地方发力下半年经济 “两新”“两重”成重头戏

近期,广东、四川、江西、吉林、山东等多地密集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安排下半年经济工作。从地方部署来看,“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成为下半年重中之重,多地强调要完善以旧换新补贴细则,抢抓施工黄金期,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开辟经济新增长点。 ...

电力指数彰显经济向“新”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24日正式发布的全国电力消费和供应系列指数显示,2024年6月,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29.4%,年均增长6.7%,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累计涨幅明显超过四大高载能行业涨幅。从供应来看,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大幅领先于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向上向新”的态势展现出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

夏粮增产为经济向好强底气

夏粮成绩单出炉,很是亮眼。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我国夏收粮油再获丰收,全国夏粮产量2996亿斤,比上年增产2.5%。夏粮增产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奠定坚实基础。也要看到,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价格下行、种粮比较效益低等问题。应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稳定粮食价格,调...

欧洲杯点燃厦门夜经济

欧洲杯在德国慕尼黑竞技场打响后,各地球迷迎来足球狂欢盛宴。在厦门,为了抓住这一波“足球夜经济”,不少酒吧、餐厅摩拳擦掌,推出“欧洲杯套餐”,掀起了一波消费热潮。 门店引客各出奇招 最近,厦门湖滨北路的“酒吧一条街”格外热闹。 作为葡萄牙球星C罗的资深球迷,李峰穿着偶像同款球衣,坐在一家酒吧里,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瞬息万变的赛局。该酒吧将向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