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近期引发广泛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央行多次向市场“喊话”,提示长期国债收益率风险,避免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已开始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风险敞口进行压力测试。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对多家商业银行启动自律调查。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风险提示后,今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局面近期出现缓和。
回顾今年以来的债市行情,债券市场现券成交规模快速放量。上半年,债券市场现券总成交218.7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198.2万亿元,同比增长37.9%。
伴随着资金大量涌向债券市场,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6月下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2.2%关口,创20年来新低。8月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一度跌破2.1%、3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3%,已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
“今年以来,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市场,导致债券市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缩小甚至拉平,一定程度上存在泡沫化倾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金融管理部门此前曾多次提示债市风险。央行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谈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时指出,“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关注经济回升过程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报告也开设专栏文章称,今年以来,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投资者宜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
“任何资产都是有涨有跌的,短时间内价格快速上涨,容易使得资产的估值变贵,也就会累积风险。”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直言,近段时间央行已通过多种方式弱化了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趋势和风险的累积,也就相应降低了未来收益率大幅上行并引起“踩踏”的机率。这也正是央行持续提示利率波动风险、阻断单边行情的初衷。
徐忠也强调,针对正在累积的债券市场风险,尤其对风险控制能力很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央行有责任进行风险提示。央行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监测、评估市场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弱化或阻碍风险累积,是其重要职责。
与此同时,记者从基金业内了解到,近期证监会要求新上报的零售类债券基金的久期不得超过两年,严格控制利率风险,并加强债券基金的销售适当性、负债端流动性等风险管理。
伴随现券交易的活跃,交易活动也日益复杂,部分机构内控不严,市场违规问题有所抬头。在徐忠看来,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创新低的背后,既有债券市场短期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被一些“小作文”带节奏,还有部分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此外,存在一些金融机构通过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牟利的问题。
据了解,交易商协会在已移送公安部的案件调查中就已发现,部分机构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存在涉嫌操纵市场、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近期交易商协会在大数据监测中,又发现四家农商行存在明显的操纵市场现象并涉嫌利益输送。交易商协会根据自律规则对其进行自律调查,相关问题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围绕债券交易,监管层仍将进一步加强引导。目前央行已经开始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风险敞口进行压力测试。测试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债券久期、资本金能否覆盖风险等,目的是发现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并对短期内大量持有债券、风险敞口大的机构提出一些风控建议。
展望未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表示,在央行主动进行预期管理引导的情况下,债市波动幅度可能会有所收窄,正的收益率曲线将会被进一步强化,后续随着短期投机性力量不断被弱化,债市将逐步回归常规波动通道中,债市中枢水平料将跟随市场预期、经济基本面等因素而合理变动。
徐忠表示,随着各项政策部署的扎实落地,经济恢复和改革发展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社会预期也将进一步改善。另外,近期国债、地方债发行进度也在加快,债券市场供需结构将进一步均衡。(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