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聚焦  >> 正文

碳价逼近百元关口 碳市场扩容信号渐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4月23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连续五日上涨,即将突破百元关口。专家认为,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现阶段提振碳市场的关键驱动力。此外,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地展开,释放出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的强烈信号,或将刺激碳价持续走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23日收盘价报99.60元/吨,较前一日大涨3.47%。相较于每吨48元的全国碳市场初启日开盘价,当前碳价已“翻番”。

  碳价是碳市场活跃度的重要风向标。事实上,自今年1月中旬起,全国碳市场碳价就开始持续走高。以23日收盘价计算,全国碳市场碳价今年来已累计上涨近30%。价格上涨的同时,交易量也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3月日均成交量为16.97万吨,较2月增长5.8%。

  “碳价上涨反映了碳市场参与方对未来的预期。”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表示,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国内碳市场运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提振了碳市场参与方的信心;另一方面,免费分配的配额量正在收紧,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控排企业囤积碳配额的意愿增强。

  根据《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预测,到2030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分析指出,政策是现阶段提振碳市场、影响碳价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十五五”期间全国碳市场逐步纳入更多行业,同时扩大配额拍卖比例、完善配套制度标准,预计全国碳市场碳价还将持续走高。

  当前全国碳市场已步入第三个履约周期,记者获悉,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展开。水泥和铝冶炼两个行业将被率先纳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序列的重点排放行业正开展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等准备,相关核算与报告指南、核查技术指南也已开始征求各方意见。

  其中,水泥和铝冶炼两个行业将被率先纳入。继3月中旬生态环境部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后,4月初,生态环境部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公开征求意见,释放全国碳市场扩容的又一重要信号。

  施懿宸指出,将市场参与者扩大到其他行业主体,不仅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总量将大幅提升,配额交易量、配额交易额将显著增加,合理碳价也更易形成,市场活跃度有望得到改善。除此之外,碳市场的扩围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碳市场的减排激励作用,倒逼更多高碳排行业企业采取低碳转型措施。

  金融机构也将加快参与到碳市场建设当中。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发文,提出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表示要“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

  尽管我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减排成效逐步显现,但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碳市场依然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则,创新更多产品。

  施懿宸认为,当前要尽快推动碳市场机制与非化石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机制的衔接。目前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透明度也较低,因此在加快碳核算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化、法制化、数智化,同时完善数据质量跨部门、跨地区联动监管机制,发挥司法保障作用。

  倪清建议,加快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及交易制度的研究,碳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有利于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碳期货可以向市场传递清晰的碳价格目标,促进市场参与者有效地管理碳风险敞口,从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厦门本岛最大原水泵站完成扩容

台海网1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雪梅 陈婧琳)近日,厦门本岛最大的原水泵站——埔仔泵站完成改造升级,输水规模增加60万吨/日。   厦门本岛埔仔原水枢纽改造工程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厦门本岛原水供应紧张问题启动的民生补短板工程,也是2023年厦门“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在新建好的3号泵房内,五台全新的蓝色泵机一字排开,相关配套设备都已安装完成,正...

盘活存量资产 基础设施REITs迎新一轮高质量扩容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底层资产扩容仍在继续。自试点推出以来,该市场在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备受市场期待的首批4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尝鲜”获受理,这也意味着REITs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高质量扩容。与此同时,医药仓储、文旅、水电等多品类资产也正在积极探索中。   具体来看,率先申报并获受理的4...

自愿减排重启就绪 碳市场迈向“双轮驱动”

近期,围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的政策频出,基本扫清了CCER重启的政策和制度障碍。分析人士认为,CCER的启动标志着,全国碳市场迈入由全国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轮驱动”的时代。   据了解,CCER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而近一周来,包括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

一揽子改革举措在路上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按下“加速键”

7月24日至25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高质量建设北交所,一体强化新三板市场培育功能,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渤海证券新三板投资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近2年的发展,北交所在构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制度方面不断探索,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包容性,走出了一条“预期更明、效...

累计成交110亿元!全国碳市场酝酿扩容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已满两周年。两年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4亿吨,累计成交额110亿元。7月17日收盘价60元/吨,较启动首日48元/吨的开盘价上涨25%。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加快出台,相关部门也正组织开展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全国碳市场扩容有望取得新的进展。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或于今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