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聚焦  >> 正文

金融持续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不断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8月15日,央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行10个基点,由此前的1.9%降至1.8%;MLF操作中标利率下行15个基点,由此前的2.65%降至2.5%。

  MLF利率下行,有利于为金融体系提供低成本中期流动性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向好。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继6月份MLF操作中标利率下行10个基点之后,8月份7天期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再分别下行10个基点和15个基点,实现3个月内政策利率两度下行。

  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以及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都具有投放流动性的总量效应,需要统筹搭配、灵活运用,共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梁斯认为,7月份制造业PMI比6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至49.3%,表明企业信心有所恢复,在此次大幅“降息”带动下,企业和居民信心有望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39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15个百分点,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保持低位。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5%,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前不久表示,近年来,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成效明显,未来还要继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同时,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支持银行合理管控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政策工具效果显现

  走进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展示厅,其自主研发的“数字地球”巨幕引人驻足。轻点鼠标,即可在屏幕上看到一片片无人值守的智慧风电场,包括风电场的风速、浪高、电压电流、24小时功率曲线等实时数据。

  明阳集团副总裁樊元峰在接受采访时说:“风电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也意味着资金密集。风电设备销售合同具有特殊性,通常按工程周期收款,时间线会拉得很长。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采购原材料,还是生产制造,都需要银行信贷支持。”

  提及央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樊元峰表示,公司期待工具能够延期,因为低成本资金能让新能源企业有更多创新发展空间。今年初,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截至今年6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为45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3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7500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围绕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今年6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为6.9万亿元。其中,支持普惠金融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余额比上年末增加5166亿元。

  普惠业务持续优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规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模式开展以经营类信贷业务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业务进行标准规范。

  “这是国内首个数字普惠领域的金融行业标准。”中国建设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规范》是以建设银行的数字普惠模式为蓝本,兼收并蓄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的先进做法与实践。

  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业务持续发力,产品不断创新,服务提质增效。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等问题,监管部门鼓励银行开发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产品。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7.93%、30.64%和24.45%。

  “公司刚获得中国银行提供的2000万元授信支持,用于车间装修和设备采买。”珠海横琴东阳光冬虫夏草有限公司生产主管洪正茂说。

  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相关业务人员介绍,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无需任何抵押物即可获得“科技贷”,对小微企业最高授信贷款支持能达到3000万元。

  金融机构的普惠业务正在持续优化。浦发银行普惠业务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加快在线产品迭代创新,提升服务便捷度和触达面。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企业客户全线上操作体验,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同时,探索创新各类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将信贷资源向国家支持的科创企业重点倾斜,提升服务质效。 (经济日报记者 陆 敏)

相关新闻
稳固支持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人民银行8月17日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报告指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银行半年度工作会议关切之首

近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及城商行也陆续召开内部会议,对下半年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其中,服务实体经济、做强普惠金融、提升盈利能力等依然是重要着力点。   提升服务实体精度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初召开会议,强调下半年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再发力 7天期逆回购和MLF利率双双下调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其中,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80%;MLF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5%。   数...

金观平: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离不开监管部门积极引导。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多家银行因贷后管理不尽职而吃到罚单。   作为信用贷款的薄弱环节,贷后管理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共向银行保险机构及涉事个人开出近300张罚单,其中银行信贷业务占多数。从处罚案由来看,包括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贷款用途管控不力、“...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今年以来,各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