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聚焦  >> 正文

私募大咖:A股温和向上可期 “AI大战新能源”有好戏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时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长江证券协办的“迎接复苏,布局未来”——第八届中国“金长江”私募基金发展高峰论坛暨私募评选活动在上海成功举行。 

  在主题为“大复苏时代的中国股市投资”的圆桌论坛上,聚鸣投资董事长刘晓龙,高毅资产合伙人、首席研究官卓利伟,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杜昌勇,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以及担任嘉宾主持的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等五位私募大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投资对话。 

  A股有望温和向上 

  在圆桌讨论正式开始前,李蓓给参与讨论的上述四位嘉宾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嘉宾们对大盘(沪深300指数)的看法总体比较乐观。 

  谈到对经济和市场的看法,刘晓龙表示,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把控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在政府作用力可以很大比例发挥的地方,一般不会形成风险,风险反而可能会在类似于消费这样的环节。中国现在是让经济自然恢复,无论从出口或地产来看,疫情后两个多月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符合疫后经济复苏的预期。如果市场要超预期往上涨,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季度,除了需要看到超预期出口、比较超预期的房地产销售之外,还需看到整个经济的各个层面逐步恢复,这样各方对经济恢复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市场向上的动能也会更强。 

  卓利伟认为,今年经济总体会是温和复苏的状态,全年看可能是前低后高。前期社融环境比较宽松,效应会有些滞后,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恢复需要些时间。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我们的外交局面不断打开,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的空间也不断打开,这与过去几年不太一样。 

  “股市也会是温和复苏的状态。过去两年,全球资本对中国权益资产估值的折价较为显著,尤其是中概股和港股,我们认为这将会得到明显的修复。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总体来说,海外的中国资产、海外中国上市公司的估值还是比较低的,未来还会是一个温和向上的过程。”卓利伟说。 

  杜昌勇表示,从内部来看,经济应该是温和复苏的过程。过去三年,在疫情和外部压力下,中国政府在刺激政策上非常节制。在这样的环境里,未来国内不会发生特别让市场意外的情况。但另一方面,经济复苏总体是一个缓慢过程,尤其在消费环节,这也是市场为什么没有快速大幅上涨的原因,超预期状况更多会是一些外部因素。2021年2月以来,在市场大幅调整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悲观因素已经呈现,股价经历了充分下跌,市场此前的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在他看来,未来股市向上的大方向基本确定,这也是市场的共识。 

  与其他几位嘉宾一样,吴伟志也认为今年股市有望向上修复。“只不过最舒适的快速上涨阶段过去后,大家在不断观望影响市场的边际变量会朝哪个方向变化。未来,内部方面只是复苏的快慢问题,节奏总体上会偏缓和,但是外部不可控,这会让市场有所波动。关于这个时点的经济和股市,对内我主要关注驾驶员的油门踩得够不够。我认为决策层会加大油门,历史上股市先于经济加大了油门,股市大概率起来,经济也会进一步改善。”吴伟志说。 

  新能源已经跌出机会 

  在李蓓的问卷调查中,有三位嘉宾在行业方向上选择看好半导体。在讨论“AI(人工智能)大战新能源”的热点话题时,不少嘉宾认为新能源在经历大幅调整后,部分行业龙头已经跌出了机会。 

  卓利伟称,整个TMT行业或者泛TMT行业,既有上游的硬科技半导体以及半导体产业链相关的行业,也有下游的消费互联网相关行业,背后的投资逻辑很不一样。消费互联网更多的是消费属性,今年确实有些机会。半导体需要国内科技自主可控,从长期来看逻辑很强,尽管我们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明显,但这是个长期方向。还有很多传统行业,也存在很多细分机会。至于新能源,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比较优势很大,我们走出去的空间也很大,前一两年的产能扩张会影响行业利润,不过长期来看我们的全球竞争力在提升。 

  杜昌勇表示,无论新能源、信创,还是TMT、半导体,从行业角度都是看好的,但从投资角度看答案又有所不同,AI市场热情已经太高涨了。看好新能源前景是大家的共识,现在这个位置,就部分龙头公司的静态或各方面的估值水平看,与很多其他行业相比已经具有吸引力了。 

  此外,杜昌勇还看好电信、电力行业。在他看来,电信行业公司的低估值、高分红为投资提供了很好的安全边际,还有很多触发因素随着市场逐步兑现验证。目前,无论估值水平,还是未来在数字科技方面的潜力,电信行业依然很具吸引力。电力行业未来可能出现“双击”,一方面电力价格市场化,另一方面上游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不可能长期维持很高价格,传统电力盈利改善,同时绿电占比逐步提升。 

  AI投资值得重视 

  就“AI大战新能源”这一话题,吴伟志还认为,投资AI和新能源的其实是同一类投资人,他们的风险偏好特别高,而两大行业也在相互抢夺市场、流量、粉丝。从发展轨迹看,AI和新能源可以理解为一条生命曲线的两个阶段,前者就像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后者就像泡沫破裂之后经历退潮的中后期互联网。总体来说,AI赛道的行情还没有走完,但有些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到位了。有很多人正在拼命剁掉新能源等行业的仓位,去买入AI相关品种。吴伟志特别提醒,新能源行业如果是从买公司的角度去分析,有不少公司未来三年的年化收益率大概率能达到20%以上,市场调整基本到位了。 

  刘晓龙的看法则稍显不同。他表示,聚鸣投资已经对AI做了较多研究,今年春节后,公司的专门研究小组开始加大这方面的投研。“我们的确看到了AI带来巨大的革命性变化,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有什么争议,区别无非在于,目前A股的大多数公司无论是算力、模型,还是应用端,都还处在一个推演阶段,真正有收益的公司还比较少。但如果我们回头看2013~2015年的情况,可以发现互联网股票在这方面也是先行的,最后确实有少数公司享受到了互联网红利,也出现了真正的行业巨头。从投资上来讲,虽然现在很难精确计算AI相关公司的成长空间,以及确定最终的胜出者,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可能带来巨大变革的技术,作为主题投资,我们需要对它给予重视。”刘晓龙称。

相关新闻
“迎接红五月”!超200只“金股”揭示布局密码

5月首个交易日,A股沪指震荡冲高迎来开门红。从多家券商发布的5月月度投资策略看,整体上持较为乐观的态度,震荡向上的走势中有望涌现诸多结构性机遇。   从多家券商发布的月度“金股”组合看,5月共有超过200只个股获得券商推荐,除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成长风格...

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长”

截至目前,A股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逾71万亿元,同比增长6.6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2万亿元,同比增长0.96%。进入到2023年,上市公司的各项经营也持续发力。截至5月3日,已披露一季报的5155家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近1.5万亿元,同比增...

A股分红连续六年超万亿元 480家公司股息率均超3%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以现金分红回报股东的意愿明显增强,分红规模逐年递增,屡创新高。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有3435家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含年报、半年报、季报等),预计现金分红总额达1.72万亿元。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年度分红总额连续第六年超过1万亿元。2022年,A股派现率超过41%,创14年来新高。A股整体股息率达2.41%,...

瑞士电台进行人工智能(AI)播报实验:“人类还是‘AI’?”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伯尔尼消息:综合瑞士广播电视台(RTS)、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7日,瑞士法语电台Couleur3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天的人工智能(AI)播报实验,以探索人类与AI的未来之路。   美联社报道称,本次实验经过3个月的时间筹备,AI的声音克隆自5位真人主播。瑞士广播电视台报道称,从早上6时到晚上7时,除时事通讯外,所有文本均由人工智能生成并播报。为了不...

AI概念股“趁热”减持 科创板询价转让机制“护价”有力

近期,不少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纷纷减持。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3月份以来,共计463家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而同期推出增持计划的公司仅有32家。其中,首发原始股东成为减持“主力军”。而在这波减持中,一批受市场追捧、股价大幅上涨的AI概念股引人关注。仅4月25日一天,便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抛出减持计划,其中就有数字认证、超讯通信等AI概念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