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聚焦  >> 正文

兼顾多重目标 货币政策将定向精准调控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专家表示,为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高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大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持续发力“宽信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提高政策前瞻性有效性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见效,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一系列举措将在四季度集中显效,工业增长动力、投资信心将继续增强。”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要抓住时间窗口,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同时,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前述人民银行报告提出,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增长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下阶段货币政策发力的一大方向。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说,预计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伴随经济回稳向上,有效需求将回升,可能带来滞后效应。正如前述人民银行报告所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

  受滞后效应影响,高增的M2可能将促使物价水平抬升,这对货币政策稳物价提出新的要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目前海外面临高通胀,国内货币政策有必要对潜在通胀风险保持警惕。

  持续发力“宽信用”

  为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并提振市场信心,业内人士预计,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宽信用”。

  近期,抵押补充贷款(PSL)呈现连续净投放态势,释放出“宽信用”信号。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11月以来已通过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PSL的投放无疑是重要的“宽信用”信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着眼于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PSL投放规模有望阶段性增加。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宽信用”成为业内普遍预期。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静静表示,预计人民银行将依托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这两大信用杠杆,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支点,加大对科创、小微、绿色等领域的定向投放力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预计消费、科技创新等将成为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例如,在消费领域,可能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再贷款。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能推出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等政策。

  金融工具支持料加码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宽信用”政策的重要抓手。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过3.5万亿元,有效满足项目建设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支持了一大批‘十四五’规划内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孟玮说,随着这批项目加快推进,将对促进今明两年投资稳定增长、优化供给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资金支付使用,支持项目配套融资衔接跟进,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成为货币政策继续发力的重点之一。

  明明预计,随着今年新增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逐渐落地,不排除相机另增额度的可能。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后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能再加码,预计明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延续今年思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加力、进一步扩大支持规模。(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现多个新提法 释放哪些政策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但要看到,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保持战略定...

美国通胀放缓 货币政策出现分歧

美国劳工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7.7%,较9月收窄0.5个百分点,是今年1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也是最近7个月以来美国通胀首次低于8%。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也回落至6.3%。   今年以来,为抵御持续高通胀威胁,美联储连续六次加息,最近四次更是连续激进加息75个基点。11月2日美联储第六...

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 自3月以来已累计加息375个基点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到3.75%至4%之间。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   美联储当天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说,近期支出和生产出...

加息不止,美元开始收割“自己人”

美国,仍在给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加担子”。 几天前,美国最新公布的两大通胀指标稳步上升,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大概率不会停下加息的步伐。 加息,对美联储来说是无奈中的主动选择,而对于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却是被动选择的无奈。 最近,西方媒体就以“世界开始憎恶美...

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 护好老百姓“钱袋子”

货币政策与每一个家庭、每一家企业息息相关,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银行指出,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法定目标。   近年来,我国立足国情,坚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