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聚焦  >> 正文

每日优鲜发生多次工商变更 澄清资金链危机背后仍存困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8月2日下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马蕾变更为孙玉英。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份,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由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不久前,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曾斌变更为孙玉英,并由孙玉英担任执行董事、经理。此外,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徐正退出该公司主要人员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周传出关闭极速达业务、公司原地解散等消息之后,每日优鲜股价持续下跌,8月2日每日优鲜股价跌幅超13%,收报0.1美元/股。2021年6月份,每日优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发行价达13美元,发展至今,公司股价已经跌去超99%。

  “造成这些变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法定代表人、高管的变化,既有可能与资本的进出有关,也有可能是相关高管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诉讼潮而做出的自保动作。”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生鲜电商多模式共存

  盈利困难为行业痛点

  每日优鲜近日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市场上颇多传闻。

  8月1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发布资金断裂,无法正常经营的公告。每日优鲜对此回应媒体称,网络流传的《关于每日优鲜资金断链无法经营的通知》是虚假消息,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随后,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通过朋友圈做出相似回应。他表示,公司正积极解决超市业务的用户、员工、供应商应付问题,其他业务保持正常运营。

  每日优鲜“败走”引发市场对生鲜行业盈利模式的关注,公司的发展历程也能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现状和困境。“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生鲜品类一直是电商领域最难啃的‘骨头’。”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在于其商品通常为非标产品,且保质期短、容易损耗,物流方面也往往需要冷链,要求高,成本也相应较高。”

  疫情期间,消费者无法到线下商超或者菜市场购买蔬菜水果,很多消费行为“被迫”转移到了线上,人们线上购买生鲜的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和盒马等众多生鲜电商在疫情期间表现十分亮眼,解决了人们在封控期间的日常生活所需,消费者的消费频次也非常高。

  但是,目前该行业内的公司依旧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据每日优鲜公布的财务数据,2019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亏损分别为30.96亿元和16.56亿元。2021年公司延续亏损状态,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30.17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196.66%。

  这并不是每日优鲜一家企业的问题,“生鲜类产品的储存、运输和上游议价等复杂程度都要高于一般消费品,随着规模扩张,其边际成本可能是递增的。”彩贝壳商务负责人孟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生鲜电商行业‘一低三高’的特点也导致了生鲜电商企业盈利表现不好。‘一低三高’即毛利低、获客成本高、履约成本高和损耗率高。”文志宏表示。

  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多模式共存的时期,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模式主要有前置仓模式、“到店+到家”模式、集中仓储模式以及平台模式,比如京东到家这种生鲜电商平台,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平台。“一些生鲜电商企业盲目扩张,比如将前置仓模式布局在一些低线城市,但是这些市场人口密度不高、对线上购物的依赖程度也不高。在这些城市布局依旧需要高获客成本和高物流投入,这会加剧生鲜电商企业的亏损。”文志宏补充道。

  生鲜电商是个好生意

  企业需回归产品本身

  每日优鲜“掉队”,是个案还是会引发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同样值得思考。

  “生鲜电商是个好生意,因为民以食为天,其市场空间足够大。”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据公开数据,2021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4658.1亿元,同比增长27.92%。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即便难做但还是有很多企业涌入生鲜电商行业。“虽然目前生鲜电商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是由于行业具备高频且刚需的特点,很多企业想抓住这个入口积累大量用户,然后以此为基础延伸至别的商品和服务上。”文志宏表示。

  不过,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还需要努力修炼内功,才能在困难重重的现状下找到适合市场和自身的商业模式。“生鲜电商企业需要回归产品本身、深耕供应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鲜供应链环节多、冷链物流配送难度大、流转时间长,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基础,也是生鲜电商高效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实现精准营销。由于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个人健康和卫生安全,生鲜电商企业要建立统一标准、产品可溯源的质量标准体系,以“供应链+标准化产品+物流体系”为方向,把控产品生产、加工和分拣包装环节,并建立质量等级标准,加强生鲜电商的品牌建设。

  孟奇则认为,现在生鲜电商单打独斗的模式比较难有获胜机会,生鲜电商企业需要和在物流、流量获取以及供给能力上有优势的平台公司或是行业头部公司合作,才有可能实现规模收益递增的效果。(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每日优鲜否认“资金断链”:虚假消息,不要上当受骗

每日优鲜表示,今日截至目前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公告,网络流传的《关于每日优鲜资金断链无法经营的通知》是虚假信息,“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此前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发布公告宣布资金断链,无法正常经营。流传的公告称,为了保障到供应商与消费者权益,公司已经尽最大能力,处理资金退付问题。上述公告还指出,现在与资金监管机构已经协商,为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

每日优鲜徐正独家回应:我没有跑路

除了寻找新的投资人和买家,现在的徐正还需要做的三件重要的事是:安抚公司原有的老投资人、被迫离职的众多员工和无处要债的供应商们。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炜祺   编辑|米娜   风雨飘摇的每日优鲜,让公司创始人徐正成为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   据《商业观察》报道,每日优鲜业务部负责人透露,徐正已经躲起来了。也有传闻说:徐正“已经跑路了”,...

“生鲜电商第一股”陷破产传闻 前置仓开创者黯然退场

7月28日,每日优鲜宣布在全国范围关停30分钟极速达业务,随后迅速被“解散”“破产”传闻缠身。尽管每日优鲜方面回应称“网络传言不实,公司并未解散”,但曾经风光一时的“生鲜电商第一股”放弃前置仓模式、收缩战线的选择令人唏嘘。   30分钟极速达全国关停   7月28日,每日优鲜APP首页新增一则服务变更通知。通知显示,商品配送时间由原来的最快30分钟极速达变...

每日优鲜回应“解散”传闻:暂关停京津沪极速达业务

7月28日,“每日优鲜回应关闭30分钟极速达”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根据每日优鲜APP首页的服务变更通知,原本的30分送达的极速达改为次日达,不过开屏页面仍显示“最快30分钟送达”。   在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引退市猜测、被强制执行533万元、财报延迟发布等风波后,每日优鲜又在部分城市调整其赖以生存的前置仓模式。   当日晚间,有消息称,...

年报难产 可疑交易导致净收入“虚增”?每日优鲜披露内部审查结果

年报难产的每日优鲜终于披露了内部审查结果。   近日,每日优鲜(NASDAQ: MF)在官网发布了审计委员会主导的独立内部审查结果。   内容显示,此次审查确定了每日优鲜次日达事业部(“Next-Day Delivery BU”)2021年的部分交易存在可疑,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存在未公开的关系、不同供应商和客户使用相同的合同信息、缺乏配套的物流信息等。   每日优鲜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