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知道  >> 正文

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十二位 我国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王志刚表示,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科技要在产业、企业、区域、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发挥作用。要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科技“无中生有”的作用,以新技术带动新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新兴产业的一系列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

  在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首位。连续15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

  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方面,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三地研发投入占全国30%以上,北京、上海技术交易合同额中,分别有70%和50%输出到外地。169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9.2%。

  王志刚强调,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既要抓住重要发展机遇,也要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下一步,将加快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记者:钟源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科技实力大幅跃升 支撑力量全面增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题:科技实力大幅跃升 支撑力量全面增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未来如何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26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

中国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2.17万亿元 创新指数居世界第14位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19日说,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评估显示,中国创新指数居世界第14位。 5月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创新...

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升至第14

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升至第14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布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中国在报告中排名第14位,实现连续4年上升。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当日表示,这是多年来中国一直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2019年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前十名的经济体分别为瑞士、瑞典、美国、荷...

全球第十四位!中国创新指数排名持续攀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4日发布《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全球创新的地理布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排名继续攀升,从2018年的第十七位升至今年的第十四位。 《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进入前30名的国家,在多个领域体现出明显的创新实力,在本国人专利数量、本国人工业品外观设计数量、本国人商标数量以及高技术出口净额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项上,中国位...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台海网1月20日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成效、挑战等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   记者:全国教育大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了重要部署,请问您如何理解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