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知道  >> 正文

惊了!这家上市公司,竟“拔电源”对抗证监会调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证监会公布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其中家居企业“宜华生活”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是一起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件。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宜华生活”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71亿元。

  宜华生活是通过哪些手段来编织财务谎言?为了对抗证监会的调查,它又耍了哪些花招?

  宜华生活: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隐藏公司重要部门对抗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宜华生活主营业务为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其中产品外销占比高达70%以上。2019年4月27日,宜华生活发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在报告期末,宜华生活货币资金余额为33.89亿元,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余额合计为52.56亿元,报告期内财务费用4.4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15.50%。一边账面上躺着数十亿元货币资金,一边为融资支付高额利息,宜华生活异常的财务数据,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20年4月,证监会依法对宜华生活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

  证监会稽查人员告诉记者,宜华生活有六大生产基地,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一共有47家,为了寻找线索,他们需要将所有公司的财务凭证都调到公司现场来。虽然稽查人员心里早有预期,但面对当时会议室堆积如山的财务凭证仍感到了压力。

  要从浩如烟海的财务凭证中找到公司财务造假的证据实属不易,更让稽查人员感到棘手的是,虽然公司明面十分配合调查工作,但是实际上却在暗地里对抗。宜华生活提供的所有和境外客户签订的合同,都只有一个框架协议,不提供基础交易资料,公司整个外销流程不透明,而稽查人员想要问询的核心员工或者高管,不是离职就是联系不上,甚至公司整个进出口部门消失了。

  证监会稽查人员:我们去的时候,财务部,特别是进出口部,基本上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电脑都没有,只有一叠很薄的框架合同,作为业务资料留在那里供我们检查。公司为了规避调查,把正常的进出口部,这些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部隐匿到条件比较差的生产车间的临时办公室,不让主要的业务人员跟调查人员接触。

  报关货值虚高近6倍 宜华生活“双系统”伪造数据

  证监会稽查人员告诉记者,以往他们查的财务造假案一般是假出口,它没有真正的出口和报关,因此整套数据都是假的。然而宜华生活是真出口、真报关,但是报关价格虚高、货值虚高,以此来虚增企业营收和利润。因此要想找到该公司造假的强有力证据,获取到它和境外客户真实的报价合同尤为关键。

  从表面上来看,宜华生活提供给证监会稽查人员查阅的框架协议,无论是报关单价还是总额,和海关数据都是一致的,它的财务数据跟这些框架协议也相吻合,然而在调查中稽查人员发现,公司竟然暗地里运行着另外一套生产业务系统,每次稽查人员进场,他们就偷偷把这套系统电源给拔了。

  通过两个完全独立的生产业务系统,宜华生活分别做出了两套数据,一套数据货值虚高,用于报关,另外一套数据则是跟境外客户对账的真实数据。最终,调查组找到了公司出口货物真实价格的相关证据,包括报价、英文发票、装箱单等货运凭证,以及对账、催款明细等。

  证监会稽查人员:有一个实例给大家看。这一本是它的真实报价记录,这一本是它的出口报关记录。这个梳妆台的真实报价,只有205美元,但是在出口报关的时候,梳妆台报价高达1359美元,差价将近6倍。

  宜华生活真实交易资料的查获,为案件的调查打开了一扇大门,为了进一步夯实证据,稽查人员同时申请了跨境执法合作,请境外的监管部门协查一些境外客户的具体情况,从后续协查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宜华生活财务造假铁证如山。为了具体计算出宜华生活各个年度外销的虚假数据,证监会稽查人员更是将该公司从2016年到2019年,整个出口的12000多个集装箱号码,都进行了一一核对。

  证监会稽查人员:宜华生活系统性长期造假,违法金额特别巨大,性质也比较恶劣。因为它的2019年年报是在2020年的4月份公布的,适用了新的证券法,对它进行了处罚,对公司罚款600万元。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证券法的实施,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与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宜华生活财务造假案,成为首批适用新证券法惩处的恶性案件。去年3月22日,由于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宜华生活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正式退出A股市场,它也由此成为退市新规下的首批“1元退市股”之一。

  证监会稽查人员:新证券法的威力在这个案子里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是新证券法赋予了我们更多的相应执法权限。此外,在相应后续的处罚里,新证券法提高了违法成本。给上市公司的警示主要体现在,首先上市公司必须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其次就是需要遵规守法地经营,不能轻易突破底线,否则就只能自食其果。

  来源:央视财经

  监制:张益勇 审核:王玥

相关新闻
上市公司争做双碳战略践行者

    距离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已经过去近1年时间,期间上市公司作为“双碳”战略践行者,交出了自己的答卷: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屡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去年12月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371家披露ESG相关报告;2021年6月底,升至1112家;截...

"520"送瓜子!上市公司花样回馈股东,图的是啥?

洽洽食品19日晚间公告,决定以免费方式向全体股东赠送公司葵珍礼盒。据不完全统计,除洽洽食品外,年内至少还有4家公司推出股东回馈活动。    洽洽送全体股东瓜子礼盒   洽洽食品称,为感谢股东对公司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便于股东更好地了解公司高端葵花籽品牌葵珍,提高葵珍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公司决定以免费方式向全体股东赠送公司葵珍礼盒,并向各位股东征集对...

年报问询"一问到底",上市公司遮遮掩掩行不通了

2021年年报披露季已结束,监管部门询问仍在继续。在常见的“一问一答”外,今年有不少上市公司收到二次乃至三次问询,被交易所“紧盯不放”。比如,*ST华塑、流金岁月、国中水务等,因为营收占比差异、毛利润差异以及投资合作事宜等被要求多次作答。   对上市公司穷追不舍,体现了监管部门求真务实的坚决态度。从追问内容看,主要聚焦在业绩变动、审计意见、异常指...

证监会出台23项政策举措 支持市场主体渡难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5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3项政策举措。   “这些措施前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落地快,操作性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强。”业内人士表示。   《通知》着眼于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实施延期...

上市公司公告中的低级错误 谁来埋单?

一夜成名,并不见得都是好事!   近日,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而泰”)因为一份一字之差的公告登上热搜。   5月16日,和而泰发布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其聘请的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出具了相应的法律意见书。不过,该份法律意见书的标题,却将“临时股东大会”写成了“临死股东大会”。   5月18日,深圳证监局发文称,依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