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知道  >> 正文

稳住基本盘 筑牢“压舱石” “三农”稳产保供增收全面发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日发布的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我国“三农”基本盘保持平稳,“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看生产,春耕备播进展顺利。据农情调度,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已过2成,早稻栽插过7成,东北水稻育秧过7成,均快于去年。

  看供应,“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一季度末猪肉产量1561万吨,同比增加14%。蔬菜供给总体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近300万亩。

  看收入,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3%,快于城镇居民增速2.1个百分点。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有效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今年3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5%,与全球食品价格大幅上涨30%以上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我国将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将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处长、研究员姜楠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不过,也应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位上涨、农民增收压力增大、疫情对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和流通秩序带来影响等问题突出。

  吉林是我国粮食主产省,前期受到疫情影响,农资运销下摆,农民下田整地和农机上路作业不同程度受阻,春耕生产受到影响。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底吉林化肥下摆到位率只有68%左右,比去年同期慢了12.7个百分点。

  加强生产管控,打通“卡点”和“堵点”。为稳住东北大粮仓,这片黑土地上正加快备春耕。

  近日,记者在吉林省四平市中农资联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梨树配送中心看到,一辆辆满载化肥的货车即刻启程,进村入户。该配送中心负责人姚树鹏对记者说,连日来,装卸工人每天发运上百吨化肥。交通部门开具了运输通行证,能确保化肥第一时间运送到营业网点和农民手中。此外,吉林各地还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农户对接,开展“代耕代种”等服务,保障无法返乡农民的土地不撂荒。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目前吉林种子下摆已经基本到户,化肥到户率97.6%,同比还快了0.6个百分点。他表示,目前,吉林前期耽误的备耕进度基本抢回来了,春耕生产即将进入高峰。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也成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的关键一招。

  山东省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道立向记者介绍,今年小麦追肥总体价格较去年一吨平均涨了400元至500元。为有效减少施肥用量,提高小麦产量,今年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上了小麦镇压机,有效将松软土壤进行压实,达到保肥保水的目的。原有施肥模式下每亩小麦追肥大约需要40斤至50斤,通过使用镇压机作业,每亩小麦追肥大约为20斤至30斤,每亩可节省肥料10余斤。

  汶上县农业局局长胡继广介绍,在小麦苗床前,通过使用驱动耙、精密播种机,还能节省小麦播种量,节省率近1/3,减少了种子成本投入。“虽然农资价格上涨了,但是通过技术升级加上新设备引进,总体支出却比去年节省了。”张道立说。

  此外,放眼全国,发挥国家化肥储备调节作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直面问题挑战,系列措施组合发力,保障农业生产顺利。

  “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还不错,我国防范风险能力还是很强的,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端牢,端在自己手中。”潘文博说。

  筑牢“三农”“压舱石”,要巩固基础之“稳”,也要补短板强弱项之“进”。展望未来,政策还将加码发力,持续推进农民稳步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产业促增收。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改革补短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新阶段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扩大投资增后劲。巩固扩大财政投入,在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乡村建设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种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实现社会资本与农户互惠共赢。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

  姜楠表示,未来要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三农”重点任务,突出保供给、稳就业、促增收、防风险,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生产供应,高质量完成产业扶贫任务,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改革,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记者:汪子旭 王阳 薛钦峰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外销受阻 积压严重——乌克兰农业窘境(下)

每年3、4月是乌克兰玉米和葵花的销售旺季,但今年葵花和玉米大部分还积压在农户自家仓库里。   农户瓦西里告诉记者,在他的仓库里还有一千吨左右的葵花籽没有出售,去年他把葵花籽屯到3月份出售,卖了个好价钱,出售资金用于春耕春播。今年由于打仗,切尔尼戈夫的榨油厂停工了,瓦西里的葵花籽失去了销路。   在乌克兰南部最大海港敖德萨港,泛达农场计划运出的60...

科研破瓶颈 闽侯菜丫好

台海网4月1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闽侯县临近福州主城,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担负着保障省会“菜篮子”使命。当前,闽侯通过政企合力、校地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闽侯菜”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闽侯县蔬菜播种面积约60万亩,总产量约123万吨;蔬菜产品80%销往福州。目前,闽侯蔬菜种子产业约占全省半壁江山,...

用科技创新守护好农业的中国“芯”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肖聪聪)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

福州农业越来越“有数” “千里眼”识别害虫

台海网3月30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茶园装上“千里眼”,茶农轻点手机,随时随地监管茶园;养鸡场用上机器人,24小时看护鸡舍,还能一眼识别病死鸡……福州的田间地头,“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农业生产尽显“科技范”。 工作人员介绍春伦智慧农业物联网...

漳州全市农业优新品种推介会召开

台海网3月2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日前,漳州全市农业优新品种推介会召开。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兰万安主持会议。会议解读了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方案,公布了《2022年市农业优新品种推广目录》,推介了100个适养适种的农业优新品种及配套种养技术,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现场介绍优新品种种养成功案例。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