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国务院国资委一则点赞中国企业创新文章的微博,让无数网友心潮澎湃:“从设计图纸开始,造出了占全球市场份额2/3的中国盾构机”“当年被超高压卡住了脖子,但现在,我们连特高压都搞定了”“石油勘探、开采、炼化、输送都曾一度落后,领先是‘干’出来的”……
国资委“国资小新”微信公号近日再发文,回顾中国企业曾经经历过的“至暗时刻”,以及一直倡导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科技自立”。
一项项落后、一次次封锁,却成就了一件件科技自立、创新自主的传奇。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从来就没有什么轻而易举,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任凭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决胜千里,靠的正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坚定与执着。
华为的“备胎转正”
让无数网友心潮澎湃
这份面对风险挑战的骨气、底气
不仅是华为的精神财富
更是中国企业共同的选择和心声
今天我们倡导的“科技自立”,
其实一直是都是中央企业坚持
并为之不懈奋进的信念
因为曾经
中央企业经历过同样的“至暗时刻”
所以今天,我们更加理解华为
在自主创新上的“极致坚持”
这场“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我们早已启程
在“科技自立”的选项前,我们从来没有犹豫。
没有“科技自立”,无异于将“命门”双手奉上;别说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连议价的资本都没有。
这样的辛酸,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毫不犹豫选择“科技自立”,意味着把宝贵的主动权、选择权、议价权掌握在手中。
曾经,我们完全依靠进口盾构机,技术专家要国外配,处处看人脸色。在使用过程中,即便有质量问题对方也不会承认,维修的钱足够买一个新的。维修过程不给我们看,一条警戒线把中国人挡在外面。
2015年,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现在,中国的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二,将外国同类产品价格拉低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