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多年的银行A股IPO在2016年迎来一个小高潮,年内江苏银行等9家地方银行密集上市,一时间极大提升了其他银行冲击A股的信心。不过,与2016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7年银行A股上市几乎就要“交白卷”,虽然11月中旬成都银行过会,但正式上市预计还需要数月。从去年上市的商业银行表现来看,在资本金得到补充后,解禁大跌、净利润负增长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在监管不断从严和金融科技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应及时转变理念,寻找突围道路。
恐将颗粒无收
说到2016年的银行业,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上市。以银行拿到IPO批文的时间点来算,年内有9家银行“通关”,全部为地方银行,分别是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4家城商行,以及江阴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5家农商行。2016年,银行业不仅打破长达九年的A股上市空窗,也一举刷新了年度新增上市的数量纪录。
如此盛况使行业的热情和信心都得到极大提振,但很快再度陷入沉寂,而且这阵沉寂几乎就要贯穿整个2017年。直到11月中旬,成都银行通过发审会,给业内带来一丝曙光。但从2016年A股银行上市进度来看,从过会到正式上市,银行普遍花了8-9个月时间。按照这个时间来推算,成都银行拿到批文至正式登陆A股恐怕要等到明年夏天。
对于2017年银行A股IPO审批骤然放缓的原因,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主要与监管有关。一方面是目前监管在关于融资理念上的侧重,鼓励直接融资,像银行这样间接融资的机构投入更多资源相对减少。由于银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业务,通常会带来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企业等杠杆率上升,在去杠杆的趋势下,监管不希望有更多提供杠杆的机构进入市场,所以对银行上市节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到,今年监管也一直在强调防控风险为底线的理念,对银行上市持谨慎态度,也是为了防止金融市场规模过快增长,控制市场整体系统风险。
从IPO融资规模来看,银行又普遍都是“大块头”。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认为,在新增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IPO企业过多,尤其像银行这种股本较大、筹集资金较多的机构密集上市,会对现有银行板块乃至大盘形成压力。
除了监管因素,银行被拒在A股门外与自身情况也不无关系。在过会率屡屡创下新低之时脱颖而出的成都银行,其实并不算一名严格意义上的优等生。该行IPO共历时六年,遭遇过两次“中止审查”。业绩还没有保持稳定增长,2014-2016年,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下滑,不良率连连攀升,相关问题也在发审会上被问及。
“近年银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能达到上市门槛的银行已不像原来那么多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吕随启指出。
过会后依然难掩“槽点”的并非成都银行一家。张家港农商行同样被发审委提出业绩下滑、不良增加、核销及贷款风险等三方面问题;江苏银行、江阴农商行及无锡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均因为市盈率问题未能逃过发行规模被砍的命运,江苏银行还因市盈率过高,正式发行申购被推迟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