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知道  >> 正文

物价部门揭秘13种价格欺诈伎俩:假打折最为常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广州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昨天,广州市物价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将无良商家惯用的13种价格欺诈伎俩逐一起底,其中,虚构原价假打折是最常见的价格欺诈。

  1.虚假标价

  表现:标价签、价目表上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或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

  案例:某餐馆售卖的象拔蚌标价78元/斤,可食客吃完之后到收银台结账时却被告知每斤售价要200元。对于顾客提出的质问,餐馆收银员表示,标价78元/斤的是小象拔蚌,“你吃的是大象拔蚌,每斤200元。”

  支招:对于标签上标明的商品种类,顾客应问清楚再决定是否购买。

  2.两套价格

  表现: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高低两种不同的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

  案例:某商场售卖的衬衫标价为50元,结账时却按80元来收款。国内很多门店都被查出存在这种行为。

  支招:消费者在买完东西埋单时,最好能仔细核对一下账单。

  3.模糊标价

  表现:商家有意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消费者进行购买。

  案例:某西瓜摊贩以“西瓜两元一块”为名,将整个西瓜切成一瓣瓣地向行人促销。当某消费者付了2元后,摊贩却把一瓣西瓜切了半截给他,并反问他的买主,“这难道不是‘一块’吗!”

  支招:不要盲目购买促销商品,先问清楚促销和优惠的附加条件。

  4.虚夸标价

  表现:商家往往喜欢以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跳楼价等噱头招徕顾客,但实际上他们标示的这些价格往往无法进行比较。

  支招:消费者在买东西时最好能货比三家,才会心里有底。

  5.虚假折价

  表现:商家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案例:某商家号称“全场8折”,当消费者掏出400元要买一套标价500元的西服时,却被商场告知“这套西服折后价为460元。”

  6.混淆销售处理商品

  表现:销售处理品时,有意不详细标明处理品和非处理品价格,以期浑水摸鱼。

  案例:某商场对女鞋处理品降价销售,并标价“处理商品一律80元”。但当消费者买了一件付款时,商场却告知对方:“这是正品,要120元”。

  7.模糊赠售

  表现:采用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时,没有如实标注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把假冒伪劣商品作为馈赠品,最常见的就是“买一送一”。

  案例:某剃须刀厂家在商场内打出“买一送一”的广告,但顾客买了该品牌剃须刀后,获赠的却是一个笔记本。

  8.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表现: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附加价格条件时,不标示或者仅仅模糊标示附加条件内容。

  案例:某百货公司推出买电器“免费送货上门”促销服务。但是当顾客付款之后,该百货公司指定的送货单位将电器送上门之后,却要以“拆装费”的名义,向顾客收取100元。

  9.虚构原价

  表现:包括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打折、谎称降价或者要提价,诱骗消费者进行购买。

  案例:最常见的就是很多街边小铺常以“场地拆迁、最后一日,全场物品两折”的名义进行促销,将号称原价×××元的物品以“现价××元”进行叫卖。可是在这个商家所标示的“最后一日”过去很多天之后,它依然在那,并以同样的幌子进行叫卖。

  支招:有些商家常以抬高原价来揽客,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原价”。

  10.不履行价格承诺

  表现: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的,消费者购买之前商家却不能兑现承诺。

  案例:某超市向消费者承诺“瓶装酸奶实行‘买三送一’”。有消费者购买了三瓶之后,对方却并未兑现承诺赠送一瓶,并诡称“‘买三送一’仅限于前10名。”

  11.谎称价格诱骗交易

  表现:商家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以此诱骗消费者与他交易。

  案例:某商场向顾客宣称,他们的某品牌空调“进价都需1980元,零售只卖2000元”,而实际上他们的那款空调机进货价只有1000元。

  12.质量与价格不符

  表现:商家在出售商品过程中存在掺杂、掺假、短斤缺两等现象。

  案例:某米店卖出的大米号称是“优质大米,每袋20斤50元”。可消费者买完后却发现,这些米一袋并不足20斤,且里面还有坏米。

  支招:若对商品的重量或质量有怀疑,可找公平秤或有关单位验证。

  13.假冒政府价格

  表现:商家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或服务价格,谎称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案例:某水果店将哈密瓜卖15元一斤,并谎称“这是政府定的价格”。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商家假借“物价局监制”的价格标签。事实上,物价局只是对符合规范的商品标价签进行监制,而不包括商品价格本身。

  支招:让商家提供具体的定价部门,再向相关部门咨询。

相关新闻
游客的“平安”,谁的责任?

漫画:朱慧卿   □阮明   近日,多名游客求助称在江西庐山旅游购物时遭遇店家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原本8元一斤的草药,打成粉末后变成了8元一克,游客拒绝付钱被威胁“不付钱让你爬不出庐山”。(9月23日中国江西网)   中秋国庆的长假还没到,庐山就出了这样的丑闻,给各地...

欧尚大型超市衣服标高价后打折卖 涉嫌价格欺诈

“一件衣服上有两个标价,卖给我是按高标价的折后价。”日前,江西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在南昌市新建区的欧尚大型超市购买了一件女装外套,令她不解的是,衣服上不仅有两个标价,而且没有厂名、厂址等信息,因怀疑买到“三无”产品,前去退货却遭拒。 欧尚大型超市 反映:一件衣服两个标价 大学生小王称,1月6日,她在欧尚大型超市三楼的“MOCIHIPAA”服装专柜,以折扣价...

我国首次有5A景区被摘牌 山海关存价格欺诈

2013年8月,游客在山海关景区游览。新华社发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被取消。昨天,新京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今年9月份以来,特别是十一假日期间,对游客投诉较多的5A景区暗访,根据暗访情况,取消1家景区5A级资质,严重警告6家5A级景区,取消4家景区4A级资质。 首次有5A景区被摘牌 十一假期刚过,国家旅游局就公开通报取消山海关景...

春节价格欺诈最高罚50万元

台海网(微博)2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李春妮)春节将至,节前购物高峰也随之而来,有关价格的投诉也进入了高发时期。为了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昨天,厦门市发改委在多个商圈、景点召开12场“价格政策提醒会”,对商家和消费者发出提醒。   厦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提醒,如果在电商平台上看到原价和现价的对比,就得多留个心眼了,弄清楚原价是不是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