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金融核武器”的制裁靴子,26日终于落到俄罗斯人头上。当地时间26日,美国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宣布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外媒称,这是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采取的最为严厉的制裁和经济限制措施。
俄罗斯民众排队取款
美国白宫26日发表声明说,为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采取的军事行动,美国与欧盟委员会、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领导人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此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也表示,日本将加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行列,阻止部分俄罗斯银行使用SWIFT系统。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7日报道,SWIFT禁令或波及大约70%的俄罗斯银行。
SWIFT成立于1973年,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的跨境货币支付。SWIFT是银行间传递信息的一个标准化体系,其本身是一家政治中立的国际组织,但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美国实施对外金融制裁的核心系统。2012年,美国联合欧洲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并将伊朗4家重要银行从SWIFT中剔除。2017年,在美国主导下,SWIFT系统全面切断与朝鲜之间联系。
26日以来,俄罗斯部分受制裁银行的银行卡在Apple Pay和Google Pay两大主流支付软件中的使用已受到影响。万事达也宣布将对俄罗斯5家银行进行限制,受限制银行发行的带有“万事达”和“VISA”卡标的银行卡及POS机使用或将受到影响。虽然俄罗斯早已建立并投入使用了名为“mir”的支付系统,俄央行也承诺所有俄银行发行银行卡都可以继续在俄境内使用,但是“万事达”和“VISA”卡标的银行卡发行使用量仍占主流,民众对制裁措施也心存疑虑。
截至27日,《环球时报》驻俄罗斯记者所持有的俄联储银行卡还未被列入全面制裁名单,目前使用尚未发现异常。但据记者观察,可能是出于对银行卡使用受限的担忧,近期前往银行提取现金的俄民众人数有所增多,时常见到ATM机前有排队取款现象。部分设有自助收银的超市里,民众也多选择在人工收银排队,选择现金消费。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被切断与SWIFT的联结,会把俄罗斯排除在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之外,届时俄罗斯将无法与多数欧洲国家进行结算。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27日刊文称,断开SWIFT系统将对俄企业支付进口原材料订单、收取出口商品货款等造成严重的技术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能够克服,俄罗斯银行的支付系统也不至于崩溃,不过其中的成本增加将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文章称,虽然俄罗斯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了SWIFT的国产替代系统,但是介入该系统的外国银行多为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银行,俄企业的国际结算效率仍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影响。俄将不得不走上伊朗的荆棘之路。
将让西方“付出很多”
德国《经济周刊》27日称,在俄罗斯部分银行被逐出SWIFT系统后,欧美企业不仅将面临结算问题,甚至还不得不在欧美与俄罗斯市场“选边站”。这对目前处于危机中的欧美企业是一个重大打击。
西方大企业大多数在俄罗斯设立分公司或有业务来往。在俄德国企业就有3000多家,比如大众、博世、西门子、麦德龙等。与俄罗斯的绝大多数国际交易,包括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通过 SWIFT结算的。《经济周刊》称,旨在国际上孤立俄罗斯经济的SWIFT禁令,不仅给俄罗斯民众带来困难,也意味着欧洲公司将损失数以十亿计的欧元收入。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预计,制裁将让西方“付出很多”,金融市场将受到冲击。
韩企感到“火烧眉毛”
根据韩国《每日经济》27日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定将俄罗斯银行逐出SWIFT,这让韩国进出口企业“火烧眉毛”。由于韩国与俄罗斯每年进出口资金往来超过100亿美元,未来韩企必将受到“无妄之灾”。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显示,去年韩国对俄出口99.83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1.6%。目前韩国现代和起亚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未来因为西方国家制裁恐将面临困难。此前韩国汽车产业协会预测,俄乌爆发战争俄汽车销量将减少大约29%。不仅如此,韩国主要造船厂与俄罗斯缔结的船舶购买合同数额大约100亿美元,未来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后韩俄资金往来将变得困难。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被禁入SWIFT系统对中国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难以避免间接影响。
霍建国称,中俄之间倾向于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双方有货币互换协议。因此,中俄贸易受到的直接冲击比较小。但若中俄之间以欧元进行的贸易结算,SWIFT禁令或对这部分贸易产生影响。不过,霍建国认为,欧盟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性较强,对俄罗斯银行的制裁或会着意避免这部分业务。那么,SWIFT的制裁对中俄之间的贸易产生的直接影响将会比较小。
“俄未来受到更多的影响来自其向西方输出的能源,”霍建国称,若俄油气外输受到影响,那么全球天然气和油价势必上涨,全球大宗商品也会跟随。中国进口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也会随之上涨,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记者:倪浩 张鸿陪 隋鑫 青木 张静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