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多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 2023年业绩预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记者 冯雨瑶 王镜茹

  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陆续披露。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记者发稿,A股共有14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按行业划分,有16家为消费电子类上市公司,包含新型显示厂商、结构件厂商、终端设备厂商等,除1家业绩预减、2家不确定外,其余13家均预喜。

  例如,芯瑞达主营新型显示材料、模组和终端,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至1.85亿元,同比增长50%至75%。公司称,受益于MiniLED技术应用渗透加快、市场规模放大,公司报告期内显示模组业务量利双增;此外,公司显示终端业务客户订单接入量上升,增厚了净利。

  艾比森同样深耕LED领域。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亿元至3.5亿元,同比增长52.70%至72.40%。2023年,签单金额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公司营收的增长,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0.45亿元,同比增长45%。

  中科蓝讯、海光信息两家半导体公司也均预计2023年实现业绩增长。中科蓝讯主要从事无线音频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32.42%至34.27%;预计归母净利润2.4亿元至2.6亿元,同比增长70.34%至84.53%。公司表示,受益于公司讯龙系列产品持续起量、印度及非洲等国外TWS耳机市场增长和国内市场复苏影响,公司音频产品销售金额增速较快。

  此外,传音控股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21.22亿元,同比增长约33.32%;归母净利润约54.93亿元,同比增长约121.15%。公司表示,2023年持续开拓新兴市场及推进产品升级,整体出货量及销售收入有所增长;同时,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及成本优化,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相应毛利额增加。

  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后,消费电子产业在去年下半年已有回暖势头,智能手机、电脑出货量降幅开始收窄,而从2023年三季报看,部分消费电子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开始改善。展望2024年,消费电子产业是否会持续回暖引发关注。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主要安卓手机品牌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的库存回补,预计将于2024年1月份结束。从出货预估与订单能见度的变化来看,安卓手机需求改善可能低于市场预期。郭明錤表示:“目前非中国市场的中低阶手机出货预估已开始向下修正,‘砍单’幅度普遍在双位数以上。”

  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产品终端还是半导体显示环节,2024年均将呈现温和向好趋势,但可能并不十分强劲。消费电子所面向的终端需求、用户群消费信心和购买力在今年仍将处于疲软状态。不过从大趋势看,AI对消费电子产业的拉动作用将在2024年开始显现,如AI和PC的融合,这成为推动今年产业温和回暖的因素之一。”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向记者表示,当前消费电子产业是否为阶段性回暖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当前的市场趋势和预测来看,消费电子产业的回暖迹象有望持续一段时间,但具体情况会受到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以及时了解行业回暖的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新闻
互动平台不是上市公司炒作舞台

近日,苏大维格公告称,因在互动易发布关于公司“光刻机”生产销售不实信息,江苏证监局决定对苏大维格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如果说此前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不以为意,隔三差五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蹭热点、炒概念,苏大维格的遭遇则给这些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要时刻保持对信息披露的敬畏和重视,切勿将互动平台...

2023年全年电影票房549亿!这些上市公司获益

2023年,电影市场红红火火、回归繁荣。   2024年1月1日,国家电影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460.05亿元,占比为83.7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2.99亿。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分别为《满江红》《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八角笼中...

数据作为财富“入表” 上市公司迎价值重构良机

2024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暂行规定》针对数据资源制定了专门统一规范,为数据资源作为何种资产进入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依据和计量基础。   数字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数据资源价值的释放。普华永道中国模型及评估咨询服务合伙人詹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据资产“入表”,从资产角度揭示了数据资源的经...

年内60余家上市公司更名 背后有何原因?

12月28日起,祁连山的公司名称由“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交设计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变更为“中交设计”。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除“戴帽”“摘帽”等被动更名外,主动更换证券简称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有65家。   对于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

岁末上市公司密集加购“董责险”

临近岁末年关,上市公司间再次掀起一波购买董责险(即“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小高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发现,以公告日期为准,12月以来,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选择购买董责险;今年以来,已有232家上市公司宣布为董监高购买或续购责任险。   业内专家表示,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