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东芝重组折射日本制造业之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日本东芝公司上周宣布退市计划,东芝重组进程终于临近尾声。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反映出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制造业近年来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创新变革等方面遭遇的诸多挑战。东芝面临的困境或许暂告一段落,日本制造业遭遇的挑战恐怕并未结束。

  2015年,东芝被曝出通过虚增利润、隐瞒亏损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导致股价大跌、市值缩水、信誉受损等严重后果。此后,东芝在核电和半导体业务上先后遭遇挫折。重重危机令东芝公司难以摆脱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8年来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均告流产。

  今年8月,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正式向东芝发起总额约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9日元)的要约收购,JIP财团从普通股东手中收购剩余股份,将东芝收购为全资子公司。11月22日,东芝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公司私有化提案,宣布将于12月20日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其74年上市公司身份终结。

  有分析指出,日本国内对东芝重组看法比较积极,认为可以“避免后续受到股市、资本波动方面的影响”。但是,作为曾经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东芝如今的境遇恐怕不能简单地用财务造假丑闻或是投资决策失误来解释。随着时间推移,日本制造业竞争力下降态势十分明显,东芝重组恰似这一过程的缩影和注脚。

  从外部看,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国制造业崛起以及技术迅速更新换代,日本制造业企业无法有效应对竞争和适应市场变化导致业绩下滑和亏损加剧,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在钢铁、家电、新能源、通信等领域优势不再显著,甚至被逐渐超越。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环境面临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增加了日本制造业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难以预测和应对市场变化。此外,美国近年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对日本的冲击也不小。

  从内部看,管理、创新以及成本结构等问题对竞争力形成制约。有分析指出,一些日本制造业企业决策效率低下、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导致企业在执行战略和应对市场变化时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科技趋势,或者无法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也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11月15日,日本内阁府发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为2.1%,明显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今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出现季度负增长。有分析指出,日本经济三季度GDP环比增幅转负,集中反映出日本企业盈利难以转变为实际投资,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从近期公布的最新财报看,日本企业一方面总体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稳定,还有一些增长;另一方面,在体现技术创新的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日本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业绩下滑明显,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下降。这种两面性恰如当前日本制造业的某种写照:无法摆脱对过去成就的依赖,又难以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难以迅速改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下,留给日本制造业迅速提高竞争力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宽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相关新闻
日本财团拟要约收购东芝公司

日本东芝公司7日宣布,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将正式向东芝发起总额约2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的要约收购。   该财团由20多家日本公司组成,将以每股4620日元的价格收购东芝股份。截至目前,半导体制造商罗姆已宣布将出资3000亿日元,欧力士公司宣布将出资2000亿日元。   该要约收购将于9月20日结束,届时如果收购方购买超...

恒大深夜公告 境外债重组即将成功

3月22日晚,中国恒大发布公告,恒大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已签署重组方案的主要条款:恒大将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根据中国恒大公告,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开始付息、付本金的0.5%。   中国恒大称,恒大境外债重组主要条款的签约,意味着重组即将成功。如果恒大境外债成功重组,也就解除了香港法院判令清盘的风险。   公...

重磅重组!又一“巨无霸”诞生 涉及一批上市公司

时值年末,央企重组再现大动作。   12月21日,国资委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钢”)实施重组,中国中钢整体划入中国宝武,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图片来源:国资委   涉及多家上市...

山东华鹏拟易主转型 或将重组赫邦化工

10月21日晚,停牌近两周的山东华鹏正式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   根据预案,通过股权转让,山东海科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科控股”)或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随之公司实控人也将易主。同时,海科控股旗下赫邦化工作为交易标的,有望实现重组上市。山东华鹏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从日用玻璃转型为从事烧碱行业,未来或面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