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今年全球粮食危机阴霾重现,世界各国如何走出困境,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上,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中国粮食商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全行业积极推动全球粮食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这为解决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粮食安全就是世界各地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充足的粮食。近年来,全球粮食供应总量保持正常水平。然而,受极端天气、黑海粮食运输协议终结、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进一步凸显,粮食价格飙升,一些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在粮食危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化为行动、愿景转为现实,共建绿色全球粮食供应链合作生态圈,才能更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挑战。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性再现,导致全球多地出现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灾害等极端情况。我国部分小麦主产区在收获季节遭遇“烂场雨”,造成小麦小幅减产。印度、泰国、越南等水稻主产国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水稻面临减产风险。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国小麦生产受到干旱天气影响,给粮食出口带来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应凝聚共识、务实推进合作,通过国际谈判、技术创新、信息共享、资金支持等方式共同应对,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缓气候改变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国际社会应共同维护世界粮食贸易秩序。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呈现粮食生产和出口国高度集中、消费和进口国高度分散的特点,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全球化能够有效促进粮食供需平衡。黑海粮食运输协议搁浅,印度、缅甸等出口国限制大米出口,严重冲击粮食贸易秩序,全球粮食稳定供应面临不小压力。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粮食贸易保护主义行列。国际社会须共同行动,尽快缓和地区冲突,阻断冲突与饥饿之间的恶性循环。应敦促美欧等国取消单边制裁措施,均衡、全面、有效执行黑海粮食运输协议,尽快恢复黑海粮食运输通道。同时,推动粮食出口国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努力确保全球粮食贸易自由流通。
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是改善粮食安全形势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粮食危机受害者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缺乏粮食生产、加工、仓储以及应对极端天气的技术和能力,粮食高度依赖进口,抗冲击的韧性差。美欧等发达国家应切实兑现官方粮食援助承诺,为最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取消农业技术封锁,加快生物、数字、空间等技术转移应用和知识分享,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只有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带来真正改变。我国以积极举措为维护国际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同时,我国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粮食安全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南南合作,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为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望未来,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共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粮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畅通与多边贸易体制,才能助力实现2030年全球零饥饿目标。 (作者:刘慧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