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频现积极信号 权益类基金迎来大风口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记者 吴晓璐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频频发出积极信号。6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进一步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并对下一步投资端改革思路进行阐述;6月13日,易会满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再次表示,围绕投资端改革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一揽子政策措施;另据证监会网站6月16日消息,易会满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读书班上表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为居民资产配置创造相协调的市场环境和生态,更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要。

    预期拉满的同时,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出。6月9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培育资本市场买方中介队伍。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是大势所趋。市场期待,在权益类基金发行、推动个人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未来将落地更多举措,进一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权益类基金发展空间较大

    权益类基金是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稳步提升。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16日,目前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5981只(含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QDII股票型和股票型FOF基金),占比54.75%,权益类基金资产净值合计6.98万亿元,在公募基金中占比26.25%,较2019年年初提升逾9个百分点。

    但去年以来,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缓慢。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16日,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1456.3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同期,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5366.5亿元、9657.74亿元、1453.04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易会满表示。

    在公募基金行业人士看来,权益类基金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全球公募基金结构来看,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已经超过40%。近日,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2022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共同基金(对应到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规模为60.1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总规模26.9万亿美元,占比44.76%。

    “我国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目前占比仅26.25%,由此来看,未来中国权益类基金发展空间巨大。”南方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茅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也表示,我国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不到三分之一,明显较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要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需要通过股权融资让投资者参与分享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同时承担一定风险,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在此背景下,预计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比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与中国经济未来运行态势相契合。”

    茅炜认为,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权益类基金的产品创新力度,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可投资产品;二是推动基金投顾业务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基金持有体验和更高的投资收益;三是优化基金公司的分类监管,引导行业强化长期业绩考核。

    银行理财等入市

    被寄予厚望

    除权益类基金外,保险资金、银行理财、三支柱养老金、外资(含QFII/RQFII、沪深港通)等亦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来源。

    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以来,险资正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26.11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37万亿元,占比12.92%,较去年年底提升5.96%。

    外资方面,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提高外资参与A股投资的便利性。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16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A股1921.52亿元,累计净流入1.9万亿元。

    另外,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银行理财、个人养老金等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潜力较大,有望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从银行理财来看,《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96万亿元,权益类资产规模为0.94万亿元,占比3.14%。“在后资管新规格局下,银行理财只有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专业的配置,才能更好对接居民随着财富积累而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增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以在中长期适当提高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和对居民的吸引力。”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另外,个人养老金也被寄予厚望。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已达3743.51万人,个人养老金产品总数超过650只。伴随着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快速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十年至少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数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张夏表示,近年来,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不断完善。不过,我国养老金在股票市场的参与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将有望为养老金融产品带来战略性机遇,同时也将为股票市场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

    打通中长期资金

    入市堵点

    虽然上述资金入市潜力巨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仍有诸多问题。因此,优化完善配套机制,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也是投资端下一步改革发力方向。

    易会满表示,加强横向协同,健全完善税收、会计等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打通痛点堵点,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入市创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

    市场人士认为,税收和会计等配套制度主要是针对解决保险资金和三支柱养老金入市的堵点。“税收、会计等政策影响了企业年金等资金入市积极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运作较为复杂,各地区、各企业差异较大,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目前年金计划需要缴纳较高的所得税,相当于加征了资本利得税,对企业年金通过投资增值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投资比例限制等亦是制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因素。“目前,社保、银行、保险机构在权益配置比例方面约束较多,公募基金行业中权益类基金专业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尚不足,这些都是影响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亟待解决。”田轩表示。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社保等部分特殊机构中长期资金入市,需要会计等配套制度的优化,而一般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则需要提升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信心。在投资端,需要明确资本发展方向,下大力来稳信心、增信心和强信心,从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同时,需要进一步扩大高质量金融开放,吸引国际中长期资本。

相关新闻
易会满: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要

    证监会党委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读书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并作总结发言时表示: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要     本报记者 吴晓璐     据证监会网站6月16日消息,近日,证监会党委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监管层年内发出上千份“罚单” 信披违规案例居首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监管层累计对A股上市公司下发上千条处罚信息,剑指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行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4日,证监会和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对662家A股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发布上千条处罚信息(包含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处罚金额超过1.08亿元。其中,信息披露违规居首,涉及446份。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

多部门密集发声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治乱”到“提质” 严把市场出入关口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近期,围绕这一重大部署,证券监管系统、公安部、国资委等部门密集发声,着力共同培育壮大反映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   监管密集发声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

证监会: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现代资本市场必定是一个双向开放的市场,一个张开双臂欢迎全球投资者的市场,一个有力支持本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市场。”6月1日,2023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开幕,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大会致辞中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整体恢复好转,外资保持流入A股态势,1至5月通过沪深股通净流入达1700亿元...

加快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多项举措值得期待

4月24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上线实施,这是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在加快推出并落实各项开放举措政策信号下,未来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望提速。通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助力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满足跨境投资需求,服务实体经济。   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从渣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