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美债“闹剧”暂缓但风险犹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国债钟”是一个大型计数器,它实时更新美国的公共债务总额。图为5月29日,行人经过“国债钟”。 新华社记者 刘亚南摄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6月3日签署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意味着旷日持久的美债上限闹剧告一段落。但是,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美债风险都未消减。规模不断增加、政党争斗恶习难改、金融市场可能面临流动性挑战等,都表明美债上限问题只是被暂时搁置了,并未真正消除,仍可能在下届总统大选后的2025年威胁美国和全球经济。再考虑到通胀居高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影响,美国经济风险依旧只多不少。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该法案之前在美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获得通过。

  该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该法案还规定了收回部分未支配的预算拨款、对某些联邦福利项目实施更严格限制等内容。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

  表面上看,旷日持久的美债上限闹剧终于告一段落,但是,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美债风险都未消减,如今的政策依然是治标不治本,这颗“定时炸弹”仍然是个威胁。

  首先,美债“雪球”还在继续变大,且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1.46万亿美元,未偿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9年底的106%上升至2022年底的120%以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10年后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升至132%。

  对发达国家而言,未偿还国债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美国债务率却超出了警戒线一倍,并且债务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倘若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偿付能力的标准,那么美国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然而,凭借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对天量举债有恃无恐。有分析认为,美元在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使美国具备以优惠利率用本国货币交易和借贷的过度特权,从而绑架了一些主权国家和全球投资者的利益。这种“大而不能倒”的垄断优势,制造了美国“资不抵债”而不破产的怪象。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极力维护美元霸权。但是,美国如果缺乏实际偿付能力,其无限扩大负债、举新债还旧债的行为,与庞氏骗局并无二致,终有难以为继的那一天。

  其次,美国政党争斗恶习难改。长期以来,华盛顿的政客们为了争取选票,寅吃卯粮,养成了为战争、为减税、为各种选举承诺借钱的习惯,导致政府债务节节攀升。

  对美国政府来说,要从根本上缓解乃至解决债务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比如,取消非法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遏制过度金融化,提振实体经济;减少非必要军费开支;减少采用极端货币政策;等等。但这些举措吃力不讨好,不利于美国政客实现短期利益。

  从本次博弈的结果来看,虽然两党最终实现妥协,但也只是为“美债炸弹”指针按了暂停键。美国媒体指出,债务上限问题被暂时搁置了,但该问题可能在下届总统大选后的2025年威胁美国和全球经济。德国媒体表示,美国党派斗争阻碍了寻找永久解决方案,破坏了国会的预算程序,导致美债上限问题反复上演。

  再次,美债上限问题告缓,并不意味着美金融市场“警报”解除。有分析认为,达成债务上限协议后,美国财政部将在短时间内大量发行债券,以“迅速填补国库空虚”。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预计,美国财政部可能在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提高后7个月内,发行总额接近1.1万亿美元的国库券。

  此举将会进一步抽走美元流动性。这不仅将加剧银行业近来广泛存在的存款外流问题,让银行面临更大流动性压力,而且可能推高短期贷款和债券利率,让本就在高利率环境下承压的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业内人士担心,银行流动性枯竭“可能对风险资产造成更为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不确定性已经提高的当下”。

  还要看到,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多次“玩火”,严重损耗了为美元背书的美国国家信用。同时,美国近年来频频挥舞“制裁大棒”,不断加大金融制裁范围,也在持续透支美元信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摆脱对美元过度依赖,通过多元化货币储备、建立本币结算机制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探索“去美元化”路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元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8.36%,是199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低水平。美国财政部3月份发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全球至少有16个国家出售了美国国债。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美元资产的不可靠性。

  随着美债上限问题告一段落,市场关注焦点再度回到美国未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6.9%,低于4月份的47.1%,已连续7个月萎缩,持续萎缩时间创下2009年以来最长。其中,新订单加速萎缩,原材料成本降幅为近一年最快。疲软的经济数据让美国经济前景更加黯淡。虽然此次美债上限危机暂时缓解,但考虑到通胀居高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影响,美国经济风险依旧是只多不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昌岳)

相关新闻
香港证监会: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新规 将于6月1日起生效

5月23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官网消息称,从6月1日起,《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正式实施,接受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申领牌照。香港证监会特别强调,尚未批准任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且现有大部分公众可接触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均不受香港证监会监管。   对此,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科学委员会专家朱幼平...

美债违约风险迫近 议员紧急提案:如不通过债务上限 国会就集体停薪

美国两党仍未达成债务上限妥协(资料图)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8日报道,众议员斯潘伯格 (Abigail Spanberger)和菲茨帕特里克 (Brian Fitzpatrick) 将于当天提交一项法案,阻止国会议员在美国出现债务违约或政府关门时获得薪酬。当前,美债违约风险迫近,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对经济社会...

美债上限谈判无进展 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当地时间5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国会两党领导人就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举行磋商,但谈判未能达成共识。随着6月联邦政府触及31.4万亿美元现行法定债务上限的日期逼近,美国债务违约风险正在上升。分析人士称,美债危机持续发酵将加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可能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损害世界经济复苏前景。   违约时间逼近 债务僵局持续   据美联社报道,拜登9日邀请美国...

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对我国银行体系影响有限

近期,硅谷银行等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持续引发市场关注。分析人士判断,相关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及银行体系的影响有限。   海外银行风险事件的发生,折射出部分海外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管理失当与激进扩张等问题。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稳健,“安全垫”持续夯实,资产负债表更健康。同时,我国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零售数据下滑 美经济面临多重风险

在1月短暂增加消费支出之后,美国消费者在2月再度削减开支。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美国通胀依然高企,为消费支出增长带来挑战,凸显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加剧了外界对于金融稳定的担忧,也令美联储的加息进程面临难题,即如何在确保金融稳定和控制通胀之间取得平衡。   通胀高企令消费承压   美国商务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环比上涨3.2%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