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靴子落地”的消息备受关注。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这对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作用而言是场及时雨。
作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第5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无疑是生产力“大家庭”中的新面孔,除继承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基本“基因”外,还兼具宜采集、可复制、广传播、非排他等独特禀赋,因而具有广阔空间。生活中,不管我们在网上浏览新闻还是在线购物,每点一次鼠标,就留下一串数据痕迹。就这个意义而言,互联网成就了大数据。事实上,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就已经高达1.57万亿元,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据IDC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高达175ZB,难怪大数据被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赞誉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催化器。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带货成为新时尚,远程办公渗透率大幅提升,“元宇宙+博物馆”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企业产品研发与创新线上协同程度加深,制造业无人化、智能化转型加速。这些新模式和新业态对冲此前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了制造业恢复产能,对实体经济“补位”作用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4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9.8%,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对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逐渐发挥“动力源”的作用。
由于我国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关职责相对分散,统筹乏力,“数据孤岛”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泄露事件不时发生,无疑成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巨大潜能的“拦路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数字意识比较淡薄,看不到数据要素潜在的价值,造成了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囿于利益的束缚,数据共享开放进程举步维艰;三是制度缺位给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和有序流动带来的监管难度有所加大。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无疑为解开数字化发展难题开了个好头。一是要建规立制。面对数字化改革发展这道世界性难题,无论哪种“解法”,都要把数据产权、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和数据要素治理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建设搞在前面。唯有如此,数据要素才能真正“动起来”,全国数据资源大循环才能真正“转起来”,而数据潜在活力和价值才能更好“溢出来”。
二是破解“数字鸿沟”难题。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符号表达,而是有温度的改革路标。数字化改革要赢得更多忠实的粉丝,就需要把企业和群众的迫切需求作为出发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城市运行更加聪明、政府治理更加科学、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还要针对出行、就医、文娱等高频事项,注重解忧“银发族”、关爱“幼苗族”、助力“中间族”,让数字化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聚焦制造业这个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数据要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筑牢数字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的蓬勃动能。 (翟 云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