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12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拟让渡控制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本报记者 曹卫新

    开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将控制权变更事宜提上日程。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2月3日,已有1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控制权变更的相关信息。从业绩表现来看,有6家公司预计2022年业绩亏损,4家公司预计2022年业绩下滑。这意味着,过半数即将接盘的“新主”面临着扭转上市公司业绩颓势的重任。

    控制权变更路径各有不同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路径形式多样,表决权委托正日渐成为上市公司变更控制权的一种常用方式。

    2月3日晚,兴源环境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新希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财丰科技签订了《表决权委托协议》,将其所持有的兴源环境3.69亿股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独家且不可撤销地委托给财丰科技行使。本次表决权委托生效后,财丰科技将拥有上市公司单一最高比例表决权,上市公司实控人将由刘永好变更为宁波市奉化区财政局。

    同日,财丰科技还与兴源环境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拟认购上市公司向其发行的股票。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由新希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财丰科技。

    除表决权委托形式外,还有部分公司以股权转让方式实现控制权转让。

    2月2日,宝利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周德洪及其一致行动人周秀凤拟将持有的公司12.39%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江苏东祁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周德洪同意放弃其持有的剩余未转让的公司22.99%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利。交易完成后,江苏东祁拥有公司12.39%的股份表决权,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邓杰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资料显示,拿下公司控制权的邓杰有着光伏背景,市场对宝利国际跨界发展光伏产业有了期待。对此,宝利国际相关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相应的安排和计划。如果12个月内交易方有资产注入的意向,是必须和上述公告同步披露的。”

    多数公司业绩低迷

    从业绩表现来看,在“官宣”筹划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中,过半数公司存在着业绩表现欠佳的状况,在6家预计2022年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亏损额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宝利国际最新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亿元至1.7亿元,亏损额度较上年同期的7351.98万元进一步扩大。对于亏损的原因,宝利国际表示,公司部分客户原计划建设项目受阻,致使沥青需求延期供货。同时因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导致沥青产品价格也随之波动剧烈,致使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

    “我们主营产品是沥青,沥青的淡旺季受总体基建投资、气温等天气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二、三季度是沥青的旺季,目前可以说正处于淡季状态,还无法判断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宝利国际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提及上市公司实控人“让渡”控制权一事,广科咨询首席分析师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业绩受到冲击的上市公司,受制于实控人资源和能力不足等因素,未来发展前景堪忧。控制权变更通常意味着新实控人会为上市公司提供用于新发展的资产和机会,但是这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相关新闻
年报披露在即 多家公司尚未请来年审会计师

进入2月份,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即将拉开大幕。然而,却有*ST辅仁、*ST中昌、*ST大通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仍未聘请年审会计师,引发市场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未聘请年审会计师的企业多集中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针对上述公司未聘请年审会计师的情况,交易所也第一时间向公司发布监管函件,要求公司解释尚未聘任2022年度审计机构的具...

上市公司掀起投资热潮 百亿级扩产项目“多地开花”

起步即“全速”,2023年刚过去1个月,A股上市公司已经掀起投资热潮。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已有至少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50亿元以上的对外投资大单,其中不乏百亿级大单,最多一笔对外投资金额超过450亿元,真金白银忙扩产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哪些产业如此“吸金”?记者关注到,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依然是投资热点,从重庆到佛山,从曲靖到...

A股开启全市场注册制新纪元

2月1日,兔年资本市场首个重磅改革措施出炉——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启动。这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革新的关键环节,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A股市场开启全市场注册制新纪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按照增量试点、存量推进、全面实行的“三步走”节奏,以及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

并购重组热度高 市场活跃度料提升

据数据统计,1月近80家上市公司发布或更新重大重组事件公告。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并购重组交易模式更加丰富,“A并A”、吸收合并、协议收购、资产置换等交易模式不断涌现。专家认为,随着并购重组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优质标的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证券化意愿增加,2023年并购重组市场有望更加活跃。   交易模式丰富   从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并购...

不到一个月336家!机构密集调研 这些上市公司受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机构合计调研上市公司336家。被调研方多属于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和电力设备等板块,分别有46家、37家、34家、28家、25家公司,合计占比50.6%。   机构关心毛利率如何提升   从调研内容看,如何提高产品毛利率、提高销售业绩是机构普遍关心的问题。   周大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2023年公司将与莫奈合作推出新品,未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