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双11”购物平台多元,消费方式多样——我国消费市场韧性逐渐显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今年的“双11”,颇不寻常。一方面,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给消费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在持续做好精准防疫的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力落实系列促消费政策,巩固提升消费能力,新型消费稳定增长。

  专家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但今年“双11”仍呈现线上线下结合发力、消费方式更多样的特点,消费市场韧性逐渐显现。

  购物平台多元 线上线下结合

  “双11”预售开启后,老字号荣宝斋日均直播5小时,其天猫旗舰店近期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倍。京东家电迎来开门红,28小时共售出超1500万件家电产品。“抖音双11好物节”开启1小时,抖音商城支付客单价同比增长217.1%。

  “今年‘双11’促销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购物平台也愈加多元,直播带货成为网购又一主战场,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从供给端看,服务更加精细化。从售前促销活动规则、最终优惠价格显示,到售后商品保价、退换货服务时限延长等,平台和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服务。从需求端看,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

  今年“双11”,线上线下深度结合。“线上消费并不是简单地替代线下消费,而是成为消费创新拓展的重要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

  阿里巴巴集团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表示,“双11”已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融共生的印证。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届天猫“双11”只有27个商家报名,到今年有29万个来自全球的品牌参与,其中7万个品牌是首次参加。

  “线上经营依托并服务线下实体经济。”关利欣认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以线上经营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日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1%,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传统零售业态加速转型升级,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不断拓展提升,实体店铺零售逐步改善。

  消费市场恢复 基础仍需巩固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疫情对消费产生扰动,让“双11”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陈丽芬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双11”消费增速可能会受拖累,但“双11”电商购物节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消费热情,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并带动零售、物流等服务业的加快恢复发展。

  透过一年一度的“双11”晒单,仍能发现消费需求的新趋势,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类商品增速加快。同时,理性消费和注重性价比仍是消费者的重要考虑。

  “‘双11’等重要消费节庆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供给,增添了消费市场活力。”关利欣分析认为,我国消费市场复苏存在很多积极因素,“但也要看到,疫情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地区快递收发出现延迟,聚集性、接触性消费恢复程度较低,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消费业态模式不断创新将助力挖掘消费潜力。疫情之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应用,对居民消费的激发带动已经不仅局限于商品消费,部分服务消费也加快转向线上。同时,电商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便利度,形成消费新增长点。

  多出实招快招 拉动消费增长

  要加快落实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多措并举恢复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政策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促消费政策组合拳,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动能,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陈丽芬表示,以大城市和城市圈城市群的消费发展为驱动力,增强大型中心城市消费集聚力和消费供给创新力;以传统消费为主力,加大促消费优惠力度,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以政策创新为引领,培育消费增长引擎,挖掘消费新增长点。

  关利欣表示,要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城市商业体系和供需对接机制,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融入现代流通体系,同时,丰富线上线下商品、服务和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

  “随着产业的深刻变革,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电商平台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有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建立优质的服务业新体系,构建扩大内需的新引擎。”陈丽芬表示。 (经济日报记者:冯其予 黄 鑫 王轶辰)

相关新闻
双11电商购物节将至 台湾资策会:46至55岁族群最会买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双11”电商购物节将到来,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9日公布2022年电商购物节调查,结果显示,台湾网友预计今年在电商购物节人均消费金额约21728元(新台币,下同)、年增44%,其中,46到55岁族群消费力最高,年均消费高达25887元。   资深产业分析师胡自立表示,今年电商购物节年消费金额成长主要有3个因素。   第一,疫...

“双11”购物车里的消费新变化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作为观察中国消费的一扇重要窗口,今年“双11”,购物车里呈现哪些消费新风?   国货国潮“出海”,全球好物“上新”   “今年天猫‘双11’,我们备货量比去年多了3倍,仓库扩容到1万平方米,仍然感到吃紧,新推出的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国货品牌蜂花相关负责人说。   10月31日晚,天猫“双11”开启售卖1小时,102个...

“双11”巨头开始抱团作战

天猫破天荒地在抖音开起了直播,快手恢复了天猫、京东的外部链接跳转,罗永浩等知名主播及直播机构跨平台“入淘”……正在进行中的“双11”,新老玩家祭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打法。   最近几天,一些用户在快手直播间发现,点击小黄车链接后,跳转到了天猫或者京东平台。快手电商客服人员介绍,10月28日到12月31日期间,短视频、直播间小黄车可以上架天猫商品...

“双11”进化论:新型青年如何消费

“姐妹型消费”“画饼型消费”“饱腹型消费”“体验型消费”……这一届年轻人运用了许多新词,用来形容自己的消费类型,贴切又有趣。   ——————————   “姐妹不拼单我不买,拼单就是好姐妹。”今年“双11”,直播间各类护肤品“买一送一”优惠让胡圆圆一度疯狂。但脸只有一张,用不完这么多护肤品,胡圆圆转头联系闺蜜,关系亲近、需求相似的几人一拍即...

“双11”还没到,杭州男子险些丢了17万!这种电话,接到就挂!

“您好,是吕先生吗,我是京东客服。 您之前购买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了,我们准备给您退款。” 10月31日16时许,淳安县威坪镇的吕先生(化名)接到这样一通电话。 由于快递确实好几天没有送到,而且“客服”能够准确说出吕先生的身份信息,以及快递单号和收货地址等内容,吕先生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