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业绩比较基准为何“不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一条“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的消息冲上热搜。据报道,网友小丽购买了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款风险等级为PR3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5个月,到期日是今年4月26日,业绩比较基准为4.20%(年化)。而该产品到期日净值为1.0009,也就是说1万元投资了15个月,能挣9元钱,实际年化收益率约为0.072%。 

  为何有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当初买的时候有较大差距?甚至有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了运作?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8月以来,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幅度多为10BP或以上。第三方统计数据也显示,2022年市场共有400多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占全部理财产品的1.5%左右。 

  北京一位国有大行财富管理部人士表示,资管新规施行后,银行理财朝着净值化方向转型,客户端接触到的银行理财产品,与以往已经大不相同,不再是预期回报型的收益形式,而是净值波动的收益形式。如果产品中权益投资比例较大,净值波动较大,这对部分低风险投资者会造成压力,也会对产品持续运作产生影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人民网财经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少数产品甚至出现了净值低于“1”的情况,即所谓的“破净”现象。部分理财产品到期之后,实际收益并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理财公司或商业银行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使业绩比较基准更接近理财产品投资运作情况,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已推出四年,随着3年过渡期的结束,2022年银行理财迎来了全面净值化时代的第一场“大考”。 

  “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健的,广大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但是,投资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全部清零,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的。理财产品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也不是对实际收益的承诺。在极端情景下,理财产品出现收益为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投资者应全面看待市场变化,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做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董希淼说。 

  而对于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投资业绩不及预期,净值波动较大,为了及时止损而提前终止运作;二是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下降,投资风险较高,对机构而言继续管理的性价比较低;三是由于部分理财产品设有终止条款或按监管规定提前结束运作。 

  “从整体来看,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占比较低,不会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还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尤其是尽量避免设置难以达到的业绩比较基准。”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说。 

相关新闻
银行理财亮点频现 投研能力成立身之本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逾半年。全面净值化转型的理财产品在经历今年初的“破净潮”之后,近期整体表现回暖。上半年,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开发创新产品,主题类理财产品发行火热。权益类投资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对上市公司调研频次较2021年同期显著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正是银行理财公司加强投研建设的重要表现。目前银行理财公司的投...

银行年中揽储静悄悄 有受访者称“薅羊毛”计划落空

6月份即将结束,银行理财市场依然“静悄悄”,年中“揽储大战”并未如期出现。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对北京地区银行网点实地采访、电话咨询、APP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像往年一样推出年中抽奖、送礼品等揽储回馈活动的情况很少,曾经的揽储“神器”高息短期理财产品及大额存单等产品也很少见,多数银行在揽储方式上越发显得“低调”。     多位受...

银行理财子公司再扩容 “破净”产品已不足千款

日前,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民生理财”)获准开业。至此,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数量增至9家。     随着A股市场持续反弹,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净值整体“回暖”明显。3月末,“破净”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数量高达1680款,而截至6月19日,该数量已不足千款。     根据民生银行日前发布的公告,银保监会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民...

银行理财净值久违式跳升投资经理:后续恐难维系

    继去年10月因资产估值方式整改而集中释放前期浮盈之后,已很久没出现理财产品净值跳升。     近期,随着债市回暖,一波银行理财净值飙涨,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创出半年来最好表现。有的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近一个月年化在一日之内跳涨约60个基点(BP),有大行理财子公司部分产品近一个月年化已经突破了7%。     多只产品净值跳升     债市的修复...

监管层明确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期待有纠结

不到一个月,监管层两次“点题”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入场,有望挖掘“另一种可能”。     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层接连出手,体现了对银行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后,可借力银行体系自身客户信任基础,走出和传统公募基金不一样的独立发展路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