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王一鸣:千方百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今年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陡增,某些方面面临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超过2020年疫情暴发时期。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短期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看到经济短期下行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坚定信心,果断应对,有力有效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扎实稳住经济。

  应该看到,我国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多方面因素同频共振的结果。从外部看,俄乌冲突爆发、全球通胀攀升和美联储加息,使得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看,疫情反复造成供应链运行不畅,需求恢复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国内外因素交互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首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两难多难问题,是当前稳住经济的关键。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避免防疫政策层层加码、各自为政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受限。坚决落实已出台的物流保通保畅举措,进一步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动态完善产业链白名单,切实保障货运畅通,积极推动复工达产。

  其次,抓紧落实中央稳经济的方针政策举措。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政府负债率处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仍有政策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在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下降的情况下,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托底作用,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民生,保住青山、培育沃土。

  再次,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当前,稳预期是稳增长的重要前提,要更加注重预期管理,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提高政策透明度,让市场主体更好理解政策意图、坚定发展信心。要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快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完善监管政策。尽快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给市场以明确预期,真正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涉企政策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政策实施需要预留适应调整期。

  最后,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同心合力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统一市场制度规则,高标准联通市场设施,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总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只要采取标志性行动,推动关键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相关新闻
【央视快评】坚持做好两个统筹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支撑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平稳,起步稳健,开局良好。   在国际局势愈发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点多发的背景下,这一...

国际视点 | 加强团结合作 推动包容发展

核心阅读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不平衡加剧,南北鸿沟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亟须携手应对发展不平等、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努力减少贫困人口,推动包容发展。   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在全球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国家内部,富有阶层财富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低收入阶层,美国等西方...

中国央行调查: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中国央行31日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7.3%,比上季下降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28.6%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68.2%认为“正常”,3.2%认为“偏热”。   这是中国央行对全国5000多户工业企业调查后所呈现的结果。   调查提到,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为70.6%...

护航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明年财政工作划定十大重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财政部获悉,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重点把握好6个方面”,会议指出,一...

央行报告:居民储蓄意愿上升 投资、消费意愿下降

央行发布第三季度问卷调查报告:储蓄意愿上升 投资、消费意愿下降   10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第三季度针对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的三份问卷调查报告,三份报告分别从银行家和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贷款总体需求、经营景气和盈利、收入与就业方面反映不同群体对当下经济的感受和未来的经济预期。   企业家、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较高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