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坚决破解App协议乱象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首次下载使用App时,总要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选项,不点同意用不了;上万字的App用户协议,你仔细阅读过吗?协议中的关键条款,你理解吗?原本是立足保障用户知情权、同意权的操作,如今却因冗长文本的协议令人烦恼。App用户协议如何才能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遵循公开透明原则的重要体现,App用户协议是保证个人用户知情权的重要手段。同时,它还发挥着约束平台企业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和配合监管的重要作用。用户协议看似完备详尽,实则冗长复杂且难懂,大大超出一般用户的接受范围。要么同意使用,要么不同意不再使用产品服务,这就是App用户协议的“单边逻辑”。有研究机构调查显示,77.8%的用户在安装App时“很少或从未”阅读过隐私协议。

  冗长协议是否违反了公平原则与契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作出判断要依据协议的具体内容。“一看是否符合对用户权利和利益限制的最小必要原则,二看是否超越了用户的合理期待,三看是否对于比较重要的权利和利益限制存在明确提示,四看是否给出便捷清晰的解释,包括某些情况下设置一些可供用户选择的退出机制。”

  法律赋予用户充分的选择权,禁止以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为由强制获取用户同意。但本着使用为先的原则,大多数用户在面对过于冗长晦涩的App协议时,只能无奈点击同意。专家建议未来各方应协同推进、综合治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欣认为,App用户协议应清晰、准确、完整地描述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处理行为。在操作层面,App应严格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增加个人用户不同意其现有“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仍可继续使用的选项,或依据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必要以及最小化处理原则修订“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去除对用户非必要信息的采集和使用。

  法院判决曾有明确规范。之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胡女士诉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侵权纠纷一案中,法院判决被告支付赔偿的同时,就要求被告应在其运营的携程旅行App中为原告增加不同意其现有“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仍可继续使用的选项,或对“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进行修改。

  张欣表示,当用户撤回授权同意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就不应后续再处理相应的个人信息,尤其在基于个人信息推送商业广告的场景下,更是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在积极鼓励App企业自我规制、良性合规的基础上,监管机构也应开展定期抽查、专项整治的系统性治理措施,适时创新技术治理方式,加强技管结合,比如工信部上线运行了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张欣建议,还应切实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问责机制,从源头和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治理。(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相关新闻
专项整治!三部门剑指直播、短视频乱象

微信号“网信中国”15日晚间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   《通知》指出,工作目标为聚焦各类网络直播、短视频行业乱象,分析背后深层次原因,着力破解平台信息内容呈现...

不下载APP就不给看?工信部:这类APP要整改

原标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治理部分APP强制要求下载等问题——   不下载就不让看?这类APP要整改   想要浏览链接,却遭遇“不下载APP(移动应用)就不给看”;愿意下载还不行,APP又要求获取定位、摄像和录音等权限……近日,针对部分网站在用户浏览页面信息时强制要求下载APP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督促相关互联网企业进行整改。   诱导下载背后,有可能存在哪些侵...

记者调查美瞳市场乱象:拿货价9.9元,代理商都不敢卖

“求问姐妹有靠谱的美瞳推荐吗?”   “我这里有韩国产的硅水凝胶年抛,清仓绝版秒杀。”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清纯小鹿”“魅惑电瞳”……打着各种噱头的美瞳吸引了无数爱美人士。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美瞳几乎成为像口红一样普遍的美妆用品。尤其是疫情发生后,美妆消费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眼妆品类成了支撑颜值经济的支点,美瞳需求因时而生...

北京信管局下架16款侵害用户权益App 含V5直播、道客阅读等

中国网科技3月22日讯 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官网消息,近日,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工作部署,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经查公开通报了65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问题的APP,截至通报规定时限,经核查复检,尚有16款APP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表示,为严肃处理上述APP...

网络培训乱象调查 培训机构号称“包过”能信吗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网络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一些无资质的培训机构,同时也出现了夸大培训作用、夸大证书含金量以及借培训行骗的乱象   ● 不发证的网络培训也乱象丛生,如金融类培训班就是“爆雷”最多的一个。培训机构经常利用人们渴望高额回报的心理,开设诸如“理财培训班”“股票基金培训班”等项目,并从受害学员处攫取大量金钱   ● 网络...